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
〔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
〔死地〕冒死之地。
〔迫〕煎熬压抑。
〔中肠〕内心。
〔苍黄〕同“仓皇”,匆促慌张。这里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事戎行〕从军打仗。
〔戎行〕军队。
〔“妇人”两句〕意谓妇女随军,会影响士气。
〔扬〕高昂。
〔久致〕许久才制成。
〔襦〕短衣。
〔裳〕下衣。
〔不复施〕不再穿。
〔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双翔〕成双成对地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错迕〕错杂交迕,就是不如意的意思。
〔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2—770
杜甫: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杜審言孫。初舉進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長安近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待制集賢院。安祿山亂起,甫走鳳翔上謁肅宗,拜左拾遺。從還京師,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棄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營草堂于浣花溪,世稱浣花草堂。后依節度使嚴武,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代宗大歷中,攜家出蜀,客居耒陽,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詩歌,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后人又稱其為詩圣,稱其詩為“詩史”。名篇甚多,為世傳誦。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