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踑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
〔酒德〕饮酒的德性。
〔颂〕文体的一种。
〔大人〕古时用以指称圣人或有道德的人。
〔先生〕对有德业者的尊称。大人先生,此处作者用以自代。
〔朝〕平旦至食时为朝。
〔万期〕万年。
〔期〕周年。
〔扃牖〕门窗。
〔扃〕门;牖〕窗。
〔八荒〕四方与八隅合称八方,八方极远的地方为八荒。
〔幕席〕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幕,以……为席。
〔如〕往。
〔卮〕古时一种圆形盛酒器。
〔觚〕古时一种饮酒器,长身,细腰,阔底,大口。
〔挈〕提。
〔榼〕古时一种盛酒器。
〔务〕勉力从事。
〔贵介〕尊贵。
〔搢绅〕插芴于带间。
〔搢〕插。绅,大带。古时仕宦者垂绅插芴,故称士大夫为搢绅。搢一作为缙。
〔处士〕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
〔风声〕名声。
〔所以〕所为之得失。
〔奋袂攘襟〕挥动衣袖,捋起衣襟,形容激动的神态。
〔奋〕猛然用力。
〔袂〕衣袖。
〔攘〕揎,捋。
〔襟〕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
〔切齿〕咬牙。
〔锋起〕齐起,谓来势凶猛。锋一作为蜂。
〔于是〕在这时。
〔甖〕大肚小口的陶制容器。甖一作为罂。
〔槽〕酿酒或注酒器。
〔漱醪〕口中含着浊酒。
〔漱〕含着。
〔醪〕浊酒。
〔奋髯〕撩起胡子。
〔髯〕颊毛。
〔箕踞〕伸两足,手据膝,若箕状。箕踞为对人不敬的坐姿。
〔枕麴藉糟〕枕着酒麴,垫着酒糟。
〔麴〕酒母。
〔藉〕草垫。
〔陶陶〕和乐貌。
〔兀然〕无知觉的样子。
〔豁尔〕此处指酒醒时深邃空虚的样子。
〔切〕接触。感情,感于情,因所感而情动。
〔扰扰焉〕纷乱的样子。
〔二豪〕指公子与处士。
〔蜾蠃〕青黑色细腰蜂。
〔螟蛉〕蛾的幼虫。蜾赢捕捉螟蛉,存在窝里,留作它幼虫的食物,然后产卵并封闭洞口。古人误认为蜾赢养螟蛉为己子,螟蛉即变为蜾赢。此处以二虫比处士与公子。
刘伶(约221~292) 字伯伦。晋沛国(今淮北市)人。魏末曾任建威将军。晋武帝时对策,申述“无为而治”之义被黜。司马氏擅权,伶纵酒放浪以示对黑暗统治的满及对礼法的 蔑视。党乘鹿车;携壶酒,使人荷锹相随,道:“死便埋我”。与阮籍、嵇康等合称“竹林七贤”。有《酒德颂》较革教员。另有诗《北芒客舍》等
《大辞海》:刘伶西晋文学家。字伯伦,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嗜酒,作《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中国人名大词典》:西晋沛国(今安徽宿县西北)人,字伯伦。魏末为建威参军。泰始初,对策,盛言无为,以不合时旨而罢。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说:“死便埋我。”与嵇康﹑阮籍等同为“竹林七贤”。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魏﹑晋间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一作刘灵。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一带人。生卒年及年岁不详。形貌丑陋,淡默少言,放情肆志而不措意于文翰。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会,携手入林。在家脱衣裸袒,人讥责之,伶以“吾以天为屋,屋为裈,褚君不当入我裈中”为辞。好酒,妻泣谏之,伶谓当祝鬼神,自誓戒绝。妻具酒肉,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饮酒食肉。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尝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言无为之治,以无用罢官。后以寿终。今存《酒德颂》一篇,见《文选》卷四十七,《北芒客舍诗》五言一首,见《艺文类聚》卷七。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