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险冒寒。臣以无任,不获扈从,企仰悬情,无有宁舍。即日长史逯充宣示令,命知征南将军运田单之奇,厉愤怒之众,与徐晃同势,并力扑讨。表里俱进,应期克捷,馘灭凶逆。贼帅关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憙,喜不自胜。望路载笑,踊跃逸豫。臣不胜欣庆,谨拜表因便宜上闻。臣繇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闰月九日,南蕃东武亭侯臣繇上。
〔南蕃〕见“南藩”。《汉语大词典》
钟繇【生卒】:151—230
三國魏潁川長社人,字元常。東漢末,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官。後為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表為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又以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召集流散,恢復生產。魏文帝立,為廷尉,進封崇高鄉侯。明帝時,進封定陵侯,遷太傅。工書。兼善各體,尤精隸楷,與張芝、王羲之齊名,并稱鐘張、鐘王。卒謚成。所書《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等,有后人摹刻本。
《大辞海》:钟繇(151—230)三国魏书法家。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东汉末,为黄门侍郎。曹操执政,任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经营关中,召集流散,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曹丕代汉后,任廷尉。明帝即位,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与东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疑出于后人临摹。
《中国人名大词典》:(151—230)三国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字元常。东汉末,为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曹操执政时,命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镇守长安,经营关中。曹丕代汉后,任为廷尉。明帝时,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昇,博取众长,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都出于后人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