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周郑交质拼音版

周郑交质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31:38

全文注音

  • zhōu
  • zhèng
  • jiāo
  • zhì
  •  
  • chūn
  • qiū
  • guó
  •  
  • zuǒ
  • qiū
  • míng
  •  
  •  
  •  
  •  
  • zhèng
  • gōng
  •  
  • zhuāng
  • gōng
  • wéi
  • píng
  • wáng
  • qγng
  • shì
  •  
  • wáng
  • èr
  • guó
  •  
  • zhèng
  • yuàn
  • wáng
  •  
  • wáng
  • yuē
  •  
  •  
  • zhγ
  •  
  •  
  • zhōu
  • zhèng
  • jiāo
  • zhì
  •  
  • wáng
  • wéi
  • zhì
  • zhèng
  •  
  • zhèng
  • gōng
  • wéi
  • zhì
  • zhōu
  •  
  •  
  •  
  •  
  •  
  • wáng
  • bēng
  •  
  • zhōu
  • rén
  • jiāng
  • guó
  • gōng
  • zhèng
  •  
  • yuè
  •  
  • zhèng
  • zhài
  • shuài
  • shγ
  • wēn
  • zhγ
  • βài
  •  
  • qiū
  •  
  • yòu
  • chéng
  • zhōu
  • zhγ
  •  
  • zhōu
  • zhèng
  • jiāo
  •  
  •  
  •  
  •  
  •  
  • jūn
  • yuē
  •  
  •  
  • xìn
  • yóu
  • zhōng
  •  
  • zhì
  •  
  • βíng
  • shù
  • ér
  • xíng
  •  
  • yāo
  • zhγ
  •  
  • suγ
  • yǒu
  • zhì
  •  
  • shuí
  • néng
  • jiàn
  • zhγ
  •  
  • gǒu
  • yǒu
  • βíng
  • xìn
  •  
  • jiàn
  • zhǎo
  • zhǐ
  • zhγ
  • βáo
  •  
  • pín
  •  
  • fán
  •  
  • wēn
  •  
  • zǎo
  • zhγ
  • cài
  •  
  • kuāng
  •  
  •  
  •  
  • zhγ
  •  
  • huáng
  • xíng
  • lǎo
  • zhγ
  • shuǐ
  •  
  • jiàn
  • guǐ
  • shén
  •  
  • xiū
  • wáng
  • gōng
  •  
  • ér
  • kuàng
  • jūn
  • jié
  • èr
  • guó
  • zhγ
  • xìn
  •  
  • xíng
  • zhγ
  •  
  • yòu
  • yān
  • yòng
  • zhì
  •  
  •  
  • fēng
  •  
  • yǒu
  •  
  • cǎi
  • fán
  •  
  •  
  •  
  • cǎi
  • pín
  •  
  •  
  •  
  •  
  • yǒu
  •  
  • háng
  • wěi
  •  
  •  
  •  
  • jiǒng
  • zhuó
  •  
  •  
  • zhāo
  • zhōng
  • xìn
  •  
  •  

原文

周郑交质
[春秋鲁国]左丘明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对照翻译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郑武公和郑庄公都是周平王的卿士(官职名称)。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后来)周平王将部分权力分给了虢公,这让郑庄公对周平王心生怨恨。
    王曰:“
    周平王解释说:“
    无之。”
    没有偏心于虢公这回事。”
    故周郑交质。
    为了表示互信,周王室和郑国交换了人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周平王)的儿子狐被送到郑国做人质,而郑庄公的儿子忽则被送到周王室做人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周平王去世后,周王室打算让虢公全面掌管政务。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到了四月,郑国的大臣祭足率领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
    秋,又取成周之禾。
    到了秋天,他们又去收割了成周的稻谷。
    周郑交恶。
    从此,周王室和郑国之间结下了仇怨。
      君子曰:“
      有见识的人评论道:“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如果信用不是发自内心,即使有盟约和抵押也毫无意义。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彼此坦诚相待,互相体谅,并用礼仪来约束行为,就算没有抵押,又有谁能挑拨他们的关系呢?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如果真能做到真诚守信,那么即使是山间溪流中的浮萍、蕨类或水藻之类的野菜,装在竹筐铁锅等简陋的器物里,用低洼地沟渠里的水来煮,也完全可以用来祭祀鬼神,甚至供奉给王公贵族食用,更何况是两国缔结盟约这样的大事,只要按照礼法行事,哪里还需要用人质来保证呢?
    《风》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国风》里有《采蘩》和《采蘋》,《大雅》里有《行苇》和《泂酌》,这些诗篇都在强调忠信的重要性。”

注释


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3]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
4.交质:交换人质。
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
6.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7.王崩:周平王去世。崩,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8.畀(bì):交给。
9.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dà)夫。温,周朝小国,在今河南温县南。
10.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
11.中:同“衷”,内心。
12.明恕:互相体谅。
13.要(yāo):约束。
14.间:离间。
15.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16.沼沚:沼,池塘。沚,水中小洲。
17.蘋(píng):水生植物,即浮萍。蘩(fán),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
18.筐莒(jǔ):竹制容器,方形为筐,圆形为莒。锜(qí)釜,均为烹饪器,有足为錡,无足为釜。
19.潢(huáng):积水池。污,积水。行(háng)潦(lǎo), 路上的积水。
20.荐:享祭,祭祀。
21.羞:同“馐”,进奉。
22.《采蘩》、《采苹》: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23.《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24.昭:表明。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作者), 吴调侯 (作者), 胡波 (

相关推荐

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