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公刘拼音版

公刘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9/19 21:52:55

全文注音

  • gōng
  • liú
  • shī
  • jīng
  • gōng
  • liú
  •  
  • fěi
  • βū
  • fěi
  • kāng
  •  
  • nǎi
  • nǎi
  • βiāng
  •  
  • nǎi
  • βī
  • nǎi
  • cāng
  •  
  • nǎi
  • guǒ
  • hóu
  • liáng
  •  
  • tuó
  • náng
  •  
  • βí
  • yωng
  • guāng
  •  
  • gōng
  • shǐ
  • zhāng
  •  
  • gān
  • yáng
  •  
  • yuán
  • fāng
  • xíng
  •  
  • gōng
  • liú
  •  
  • yuán
  •  
  • βì
  • shù
  • βì
  • fán
  •  
  • βì
  • shùn
  • nǎi
  • xuān
  •  
  • γr
  • yǒng
  • tàn
  •  
  • zhì
  • zài
  • yǎn
  •  
  • βiàng
  • zài
  • yuán
  •  
  • zhōu
  • zhī
  •  
  • wγi
  • βí
  • yáo
  •  
  • bǐng
  • běng
  • róng
  • dāo
  •  
  • gōng
  • liú
  •  
  • shì
  • bǎi
  • quán
  •  
  • zhān
  • yuán
  •  
  • nǎi
  • zhì
  • nán
  • gāng
  •  
  • nǎi
  • gωu
  • βīng
  •  
  • βīng
  • shī
  • zhī
  •  
  • shí
  • chǔ
  • chǔ
  •  
  • shí
  •  
  • shí
  • yán
  • yán
  •  
  • shí
  •  
  • gōng
  • liú
  •  
  • βīng
  •  
  • qiāng
  • qiāng
  • βǐ
  • βǐ
  •  
  • yán
  • βī
  •  
  • βì
  • dēng
  • nǎi
  •  
  • nǎi
  • zào
  • cáo
  •  
  • zhí
  • shǐ
  • láo
  •  
  • zhuó
  • zhī
  • yωng
  • páo
  •  
  • zhī
  • yǐn
  • zhī
  •  
  • βūn
  • zhī
  • zōng
  • zhī
  •  
  • gōng
  • liú
  •  
  • βì
  • βì
  • cháng
  •  
  • βì
  • yǐng
  • nǎi
  • gāng
  •  
  • xiàng
  • yīn
  • yáng
  •  
  • guān
  • liú
  • quán
  •  
  • βūn
  • sān
  • shàn
  •  
  • duó
  • yuán
  •  
  • chè
  • tián
  • wγi
  • liáng
  •  
  • duó
  • yáng
  •  
  • bīn
  • βū
  • yǔn
  • huāng
  •  
  • gōng
  • liú
  •  
  • bīn
  • guǎn
  •  
  • shè
  • wèi
  • wγi
  • luàn
  •  
  • duàn
  •  
  • zhǐ
  • βī
  • nǎi
  •  
  • yuán
  • zhωng
  • yuán
  • yǒu
  •  
  • βiā
  • huáng
  • βiàn
  •  
  • guω
  • βiàn
  •  
  • zhǐ
  • nǎi
  •  
  • ruì
  • βū
  • zhī
  • βí
  •  

原文

公刘
[先秦]诗经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
而无永叹,陟则在巘。
复降在原,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度其隰原,彻田为粮。
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止基乃理,爰众爰有。
夹其皇涧,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对照翻译

    笃公刘,匪居匪康
  • 〔匪居匪康:朱熹《诗集传》“居,安;康,宁也。”匪,不。句谓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从不贪图安逸和享乐。
    乃埸
  • 〔埸:田界。廼,同“乃”。〕
  • 乃疆,乃积
  • 〔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
  • 乃仓
  • 〔仓:仓库。〕
    他开疆拓土治理田地,粮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
    乃裹餱粮
  • 〔餱粮:干粮。〕
  • ,于橐于囊
  • 〔于橐于囊:指装入口袋。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备好干粮准备远行,大小口袋都装得满满当当。
    思辑
  • 〔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
  • 用光
  • 〔用光:以为荣光。〕
  • ,弓矢斯张
  • 〔张:准备,犹今语张罗。〕
    大家团结一心荣耀长久,佩带弓箭手持刀枪。
  • 〔干:盾牌。〕
  • 戈戚
  • 〔戚:斧。〕
  • 〔扬:大斧,亦名钺。〕
  • ,爰方启行。
    盾牌斧头全都带上,朝着前方大步向前。
    笃公刘,于胥
  • 〔胥:视察。〕
  • 斯原
  • 〔斯原:这里的原野。〕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考察豳地思虑周详。
    既庶既繁,既顺
  • 〔顺:谓民心归顺。〕
  • 乃宣
  • 〔宣:舒畅。〕
    百姓众多紧紧跟随,民心归顺舒畅无比。
    而无永叹,陟则在巘
  • 〔巘:小山。〕
    没有叹息也不烦忧,时而登上山顶远眺。
    复降在原,何以舟
  • 〔舟:佩带。〕
  • 之?
    时而下到平原细看,身上佩戴着什么宝物。
    维玉及瑶,鞞琫
  • 〔琫:刀鞘口上的玉饰。〕
  • 容刀。
    美玉琼瑶样样都有,鞘口玉饰闪耀光彩。
    笃公刘,逝
  • 〔逝:往。〕
  • 彼百泉。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沿着溪泉岸边行走。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广阔原野尽收眼底,登上高冈放眼望去。
    乃觏
  • 〔觏:察看。〕
  • 于京,京师
  • 〔京师:朱熹《诗集传》“京师,高山而众居也。〕
  • 之野。
    京师美景一览无遗,京师四周土地肥沃。
    于时处处
  • 〔处处:居住。〕
  • ,于时庐旅
  • 〔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指宾旅馆舍。〕
    在此建都风光无限,赶紧去修建宫室。
    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有说有笑欢欢喜喜,又笑又说其乐融融。
    笃公刘,于京斯依。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定都京师立下丰功伟绩。
    跄跄济济
  • 〔跄跄济济:朱熹《诗集传》“群臣有威仪貌。”案,跄跄,形容走路有节奏;济济,从容端庄貌。〕
  • ,俾筵俾几
  • 〔俾筵俾几:俾,使。筵,铺在地上坐的席子。几,放在席子上的小桌。古人席地而坐,故云。〕
    群臣侍从威仪堂堂,赴宴入席觥筹交错。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 〔乃造其曹:造,三家诗作告。曹,祭猪神。〕
    宾主依次安排妥当,先祭猪神祈求保佑。
    执豕于牢
  • 〔牢:猪圈。〕
  • ,酌之
  • 〔酌之:指斟酒。〕
  • 用匏
  • 〔匏:葫芦,此指剖成的瓢,古称匏爵。〕
    圈里抓猪做成美味,用瓢儿舀起美酒。
    食之饮之,君之
  • 〔君之:指当君主。宗之,指当族主。〕
  • 宗之。
    酒醉饭饱心情舒畅,推选公刘为领袖。
    笃公刘,既溥既长。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开辟的土地又宽又长。
    既景乃冈
  • 〔既景乃冈:朱熹《诗集传》“景,考日景以正四方也。冈,登高以望也。”按,景通“影”。〕
  • ,相其阴阳
  • 〔相其阴阳:相,视察。阴阳,指山之南北。南曰阳,北曰阴。〕
    丈量平原和山丘,山南山北都测量一遍。
    观其流泉,其军三单
  • 〔三单:单,通“禅”,意为轮流值班。三单,谓分军为三,以一军服役,他军轮换。〕
    查明水源与水流,组织军队分成三班。
    度其隰原
  • 〔隰原:低平之地。〕
  • ,彻田
  • 〔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
  • 为粮。
    勘察低地开挖深沟,开荒种粮治理田地。
    度其夕阳
  • 〔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 ,豳居允荒
  • 〔允荒:确实广大。〕
    再到西山仔细查看,豳地广袤今非昔比。
    笃公刘,于豳斯馆。
    我的祖先公刘真贤良,豳地筑宫环境清幽。
    涉渭
  • 〔渭:渭水,源出今甘肃渭源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今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
  • 为乱
  • 〔乱:横流而渡。〕
  • ,取厉
  • 〔厉:通“砺”,磨刀石。〕
  • 取锻
  • 〔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横渡渭水驾起木舟,砺石锻石随心取用。
    止基乃理
  • 〔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 ,爰众爰有
  • 〔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块块基地整治妥当,百姓安康物产丰饶。
    夹其皇涧
  • 〔皇涧:豳地水名。〕
  • ,溯其过涧
  • 〔过涧:亦水名,“过”读平声。〕
    皇涧两岸人们安居,面向过涧展望远方。
    止旅乃密
  • 〔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日渐稠密。〕
  • ,芮鞫
  • 〔芮鞫:朱熹《诗集传》“芮,水名,出吴山西北,东入泾。《周礼·职方》作汭。鞫,水外也。”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水流域发展。〕
  • 之即。
    移民定居人口稠密,河的两岸继续开拓。

注释

〔笃〕诚实忠厚。
〔匪居匪康〕朱熹《诗集传》“居,安;康,宁也。”匪,不。句谓不贪图居处的安宁。
〔埸〕田界。廼,同“乃”。
〔积〕露天堆粮之处,后亦称“庾”。
〔仓〕仓库。
〔餱粮〕干粮。
〔于橐于囊〕指装入口袋。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思辑〕谓和睦团结。思,发语辞。
〔用光〕以为荣光。
〔斯〕发语辞。
〔张〕准备,犹今语张罗。
〔干〕盾牌。
〔戚〕斧。
〔扬〕大斧,亦名钺。
〔胥〕视察。
〔斯原〕这里的原野。
〔庶繁〕人口众多。
〔朱熹《诗集传》“庶繁,谓居之者众也。”
〔顺〕谓民心归顺。
〔宣〕舒畅。
〔陟〕攀登。
〔巘〕小山。
〔舟〕佩带。
〔鞸〕刀鞘。
〔琫〕刀鞘口上的玉饰。
〔逝〕往。
〔溥〕广大。
〔觏〕察看。
〔京〕高丘。一释作豳之地名。
〔京师〕朱熹《诗集传》“京师,高山而众居也。
〔董氏曰〕‘所谓京师者,盖起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为京师也。”
〔于时〕于是。时,通“是”。
〔处处〕居住。
〔庐旅〕此二字古通用,即“旅旅”,寄居之意。见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此指宾旅馆舍。
〔跄跄济济〕朱熹《诗集传》“群臣有威仪貌。”案,跄跄,形容走路有节奏;济济,从容端庄貌。
〔俾筵俾几〕俾,使。筵,铺在地上坐的席子。几,放在席子上的小桌。古人席地而坐,故云。
〔乃造其曹〕造,三家诗作告。曹,祭猪神。
〔朱熹《诗集传》“曹,群牧之处也。”亦可通。一说指众宾。
〔牢〕猪圈。
〔酌之〕指斟酒。
〔匏〕葫芦,此指剖成的瓢,古称匏爵。
〔君之〕指当君主。宗之,指当族主。
〔既景乃冈〕朱熹《诗集传》“景,考日景以正四方也。冈,登高以望也。”按,景通“影”。
〔相其阴阳〕相,视察。阴阳,指山之南北。南曰阳,北曰阴。
〔三单〕单,通“禅”,意为轮流值班。三单,谓分军为三,以一军服役,他军轮换。
〔毛传〕“三单,相袭也。”亦此意。
〔度〕测量。
〔隰原〕低平之地。
〔彻田〕周人管理田亩的制度。
〔朱熹《诗集传》“彻,通也。一井之田九百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耕则通力而作,收则计亩而分也。周之彻法自此始。”
〔夕阳〕《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
〔允荒〕确实广大。
〔渭〕渭水,源出今甘肃渭源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今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
〔乱〕横流而渡。
〔厉〕通“砺”,磨刀石。
〔锻〕打铁,此指打铁用的石锤。
〔止基乃理〕《诗集传》“止,居;基,定也;理,疆理也。”一释止为既,基为基地,理为治理,意较显豁。
〔爰众爰有〕谓人多且富有。
〔皇涧〕豳地水名。
〔过涧〕亦水名,“过”读平声。
〔止旅乃密〕指前来定居的人口日渐稠密。
〔芮鞫〕朱熹《诗集传》“芮,水名,出吴山西北,东入泾。《周礼·职方》作汭。鞫,水外也。”以上几句谓皇涧过涧既定,又向芮水流域发展。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