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王出三江按五湖,楼船跨海次扬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永王东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萧士赟近人郭沫若等认为原其九为伪作。
〔正月〕指农历十一月。这里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农历十一月)为正。
《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统义,是春秋笔法。
〔“天子”句〕谓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远巡。龙虎旗,绘有龙虎的旗帜,为天子仪仗。这里借指节度使的重任。
〔风波〕指乱象。
〔“江汉”句〕江汉,指长江和汉水之间及其附近的地域。翻为,反而成为。
〔雁鹜池,王琦注〕《太平御览》《图经》曰〕梁孝王有燕鹜池,周围四里,梁王所凿。这里泛指游乐之地。
〔“三川”句〕形容洛阳被安禄山叛军占领后的乱象。三川,指洛阳。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虏,指安禄山叛军。
〔“四海”句〕公元年(西晋永嘉五年),刘曜攻陷洛阳,百官士庶三万余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乱江东。安禄山破两京,士人多携家奔江东,有似永嘉之难。
〔“但用”二句〕诗人以谢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
《晋书·谢安传》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东山,谢安隐居处。
〔雷鼓〕如雷的鼓声。
〔“云旗”句〕云旗,画有熊虎图案的大旗。猎猎,风声。寻阳,即浔阳。晋浔阳郡,隋为九江,公元年(唐天宝元年)改浔阳。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三吴〕泛指吴地,具体说法较多。
〔五色光〕官军上面的瑞气。
《南史·王僧辩传》贼望官军上有五色云。
〔龙盘虎踞〕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州,南朝谢脁《入朝曲》诗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为其所本。
〔“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谓金陵曾为六朝故都。
〔昭阳殿〕王琦注〕《一统志》昭阳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宫殿名)内。
〔鳷(zhī)鹊楼〕南朝楼阁名,在金陵。
〔“二帝”句〕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说法。实际是安史叛军逼近长安,玄宗奔蜀,肃宗即位灵武。
〔“五陵”句〕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寝失去祭扫,实则指社稷濒临灭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献陵,礼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县)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桥陵。
〔“诸侯”句〕指安禄山据洛阳,官军束手无策。河南,指洛阳。
〔贤王〕有德行的君王。这里指永王李璘。
〔“丹阳”句〕谓丹阳的北固山,是吴地的险要关隘。唐时丹阳,即今之江苏镇江市。北固山,在镇江北,下临长江。
〔“王出”句〕谓永王出师巡行江南。按,巡行。三江五湖,指东南方的三条江及太湖流域的湖泊。
〔“楼船”句〕谓永王驻扎在扬州江面上的船舰一直连接到海上。次,驻守。扬都,指扬州。此句的正常语序是“楼船次扬都而跨海”。现在这样排列语序,是为了押韵和调整平仄格律。跨海,是夸张之辞。
〔“战舰”句〕谓战舰上排列着威严的勇士。森森,威严可畏貌。虎士,勇武之士。
〔“征帆”句〕谓各个战舰上都承载着豪杰之士。征帆,战舰的借代。龙驹,喻指豪杰之士。
〔“长风”句〕谓大风吹动船帆,战舰急速前进。长风,大风。挂席,船上张起的帆。
〔摧古月〕谓战胜胡兵。摧,挫败。古月,胡字的隐语,指胡兵。
〔“何似”句〕谓永王的战舰浩浩荡荡地沿江东进,多么像晋朝王濬伐吴的楼船。
《晋书·武帝纪》咸宁五年十一月,大举伐吴,遣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刘禹锡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即指此。
〔“楚关”〕楚地关塞。泛指楚地。
〔“初从”二句〕谓永王开始在楚地驻扎军队,后来又进军金陵,在此地招揽才俊之士。云梦,古湖泊名,具体位置说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与湖北之间。这里泛指楚地。朱第,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这里指行军中的临时住所。
〔小山,汉王逸《楚辞·招隐士·解题》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
〔“试借”句〕诗人希望永王能赋予他军事指挥权。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马鞭,指军事指挥权。
〔“指挥”句〕诗人自谓能像诸葛亮一样,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悦诚服,听从调遣。指挥,发令调遣。戎虏,古代对西北少数名族的蔑称。琼筵,盛宴;美宴。这里泛指室内办公地点。
〔“西入”句〕诗人自谓平息叛乱后,西归长安,向唐天子汇报战况。日,喻指皇帝。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李白【生卒】:701—762
唐隴西成紀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護府所屬碎葉城。中宗神龍初,遷居蜀之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又嘗寓居山東,故亦稱山東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十歲通詩書,被稱為“天才英特”。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重施。青年時離蜀漫游,玄宗天寶初,入長安,經賀知章、吳筠推薦,詔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在洛陽結識杜甫。二人于詩壇齊名,并稱“李杜”。安史亂起,白為永王李璘府僚,參與平亂。因永王兵敗,坐流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依族人當涂令李陽冰。不久病卒。其詩風雄奇豪放、清新飄逸,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