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大辞海》:徐凝唐诗人。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穆宗时,曾至杭州谒白居易,白赏其《庐山瀑布》诗,首荐其入京应进士试。与元稹也有交往。后归隐睦州,以布衣终。诗以七绝见长,风格简古,亦工书。有集不传,《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唐睦州人。工詩,憲宗元和中即有詩名,方干曾從之學詩。穆宗長慶中,赴杭州取解,大得刺史白居易賞識。后嘗至京洛,竟無所成。歸故鄉,優游而終,人呼為徐山人。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年不詳。睦州(今浙江建德)人。與施肩吾精研吟詠,無進取意。憲宗元和年間有詩名,方干曾從之學詩。后游于長安,竟不成名,(一說“官至侍郎”,見《唐詩紀事》引宋潘若沖《郡閣雅談》)遂歸隱故鄉,優游而終。與韓愈、白居易有交往。生平見《唐詩紀事》卷五二、《唐才子傳》卷六。凝詩風樸實,張為《詩人主客圖》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徐凝為及門。《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诗汇评:》徐凝,生卒年不详,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与施肩吾同里友善。长庆中,白居易刺杭,凝与张祜同往取解,凝得解元,后竟无成。元稹观察浙东,凝尝投谒。大和中,白居易为河南尹,复至洛,与唱和,后归江南,竟以布衣终身。凝工诗,受知于元、白,方干亦曾师事之。有《徐凝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徐凝,与白居易沈亚之辈友善,元和中官至侍郎。补诗一首。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诗人主客图:》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及门十人:费冠卿、皇甫松、殷尧藩、施肩吾、周光范、祝天膺、徐凝、朱可名、陈标、童翰卿。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凝之操履不见于史,然方干学诗于凝,赠之诗曰:“吟得新诗草里论”,戏反其辞,谓“村里老”也。方下,也所谓简古者,且能讥凝,则凝之朴略稚鲁,从可知矣。乐天方以实行求才,荐凝而抑祜,其在当时,理其然也。
《唐才子传:》(凝)始游长安,不忍自炫鬻,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吏部曰:“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知者怜之。
《《石园诗话》:》徐侍郞(凝)《奉陪相公看花宴会》二绝,胜于《杭州开元寺牡丹》诗,白香山赏之,以其末句见誉耳。……洪容斋以为诸绝如《辞韩侍郎》、《相思林》、《忆扬州》,亦皆有情致。今观侍郎诸诗,固皆以情致胜者也。或较之于(张)祜,则实不如。白之抑祜,或出于退轻薄而进朴略之心。而元稹谓“祜雕虫小技,或奖励之,恐变风教”,则实怀妒才之心矣。世不咎元而但咎白,何也?
《《唐人绝句精华》:》盛唐雄浑宏阔气象,一变而为韩愈之奇险,再变而成为白居易之刻露。奇险之极,则有卢仝之怪僻;刻露之极,则有徐凝之粗率。其间复有浮艳与冗漫之作,而唐诗遂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