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
隅:角落。
《图经》:记载某地风俗,物产,附有地图的书籍。
费祎: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
登仙:成仙。
尝: 曾经。
驾:骑。
憩:休息。
遂:于是,就。
以:用。
列:记载。
《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神仙故事。
《述异》之志:是《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
其:代词,指黄鹤楼。
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
巃嵸:高耸的样子。
河汉:银河。
翼:古代建筑的飞檐。
闼:门。
霞敞:高大宽敞。
井邑:城乡。
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之:的。
最:最美的地方。
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
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仲宣:汉文学家王粲(177—217年),善诗赋。所作《登楼赋》颇有名。
叔伟:荀叔伟,曾于黄鹤楼上见到仙人驾鹤而至。事见《述异记》。
“乃喟然曰”五句:传说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事见晋陶潜《搜神后记》。
永泰元年:即公元765年。永泰为唐代宗的年号。
大荒落:《尔雅》纪年,太岁运行到地支“巳”的方位。
孟夏:四月。
庚寅:二十七日。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 .古文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年 :1094-1097 . 2、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语文编写组 .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 ,2011 . 3、 李朝东 .初中文言文详解一本全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11年 :44 . 4、 夏淳儗·《黄鹤楼记》论·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
《黄鹤楼记》作者,唐代人。一作“闫伯珵(chéng)”,生平不详。所属文学时期为隋唐五代文学。
《黄鹤楼志·人物篇:》阎伯理(生卒年不详)一作阎伯珵或阎伯瑾。唐代宗永泰时人。永泰元年(765),陪鄂州刺史穆宁登黄鹤楼游览,作《黄鹤楼记》,记下黄鹤楼的兴废沿革、文化渊源、人文轶事、江山胜景、游人盛况等,并对黄鹤楼的形制、建设、修葺情况一一介绍。此为现存最早介绍黄鹤楼的文章,具有珍贵的文献史料价值。该记被收入当代中学语文课本。
《明刻黄鹤楼校集注:》阎伯理,唐代人。生活于唐代宗永泰前后。《全唐文》作“阎伯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