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巫山:山名。在重庆、湖北接境处,长江穿流其中,形成三峡。巫山曲:乐府旧题有《巫山高》,汉铙歌,属鼓吹曲辞。
巴江:水名。这里指鄂西、川东的长江。这一带周初为巴子国,后为巴郡。上峡:高峡。
阳台:今重庆巫山县高都山,传为《高唐赋》所写楚王、神女相会之阳台。实为后人附会。十二峰:巫山群峰陡峭,著名的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
荆王:楚王。荆:春秋时楚国的旧称。暮雨:指神女。
高丘:泛指高山。
轻红流烟:淡红色的飘动的云气。湿艳姿:沾湿的美丽姿容。
明星稀:星星稀少,指破晓时分。
目极:极目远望。魂断:销魂神往。《神女赋》写神女去后,“(襄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暗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猿啼三声: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栽渔者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参考资料:
1、 郝世峰.孟郊诗集笺注.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30-31页 2、 罗宗强 陈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二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18页 3、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试卷).济南市:黄河出版社,1996年:337-338页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大辞海》:孟郊(751—814)唐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早年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进士第,时已年近五十。寻任溧阳县尉。元和间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卒后友人私谥贞曜先生。与韩愈交谊颇深。其诗感伤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苏轼有“郊寒岛瘦”之目。又与韩愈齐名,并称“韩孟”。有《孟东野诗集》。
《辞源》:【孟郊】公元751—814年。唐湖州武康人。字東野。少時隱居嵩山,與韓愈結爲至交。貞元十二年,舉進士,任溧陽尉,常因吟詩荒廢公務。鄭餘慶爲東都留守,任郊爲水陸轉運判官。卒年六十四。其友張籍私謚爲貞曜先生,韓愈爲作貞曜先生墓誌(昌黎集二九)。其詩現存四百餘首,以樂府古詩爲多,大都傾訴窮愁孤苦,感情深摯動人。但過於求險求奇,不免晦澀。宋宋敏求輯有孟東野集十卷。新、舊唐書皆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