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月日 生肖
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 。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这说明最早的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