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亿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沈复(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大辞海》:沈复(1763—?)清散文家。字三白,号梅逸,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作幕经商为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随齐鲲出使琉球。能文善画,曾以其家居生活和浪游见闻为内容写成《浮生六记》六卷,今存四卷。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63—?
清江蘇元和人,字三白。工詩文。亦能畫,氣韻清逸。嘉慶十三年,嘗隨趙文楷出使琉球。有《浮生六記》。
《黄鹤楼志·人物篇:》沈复(1763—1808后)清代文学家、画家。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十年(1805)冬,沈复与童年时代好友、乾隆五十五年状元、重庆知府石韫玉(号琢堂)同游武昌,曾冒雪登临黄鹤楼,后来在其《浮生六记》中的“浪游记快”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