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於维扬孟公足下曰:“仆包大块之气,生洪荒之间,连翼轸之分野,控荆衡之远势。盘薄万古,邈然星河,凭天霓以结峰,倚斗极而横嶂。颇能攒吸霞雨,隐居灵仙,产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宝,罄宇宙之美,殚造化之奇。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
昨於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责仆以多奇,叱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观乎斯言,何太谬之甚也?吾子岂不闻乎?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讥耶?然皆损人费物,庖杀致祭,暴殄草木,镌刻金石,使载图典,亦未足为贵乎?且达人庄生,常有馀论,以为斥鷃不羡於鹏鸟,秋毫可并於太山。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
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夫皇王登极,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纳贡,河图洛书以应符。设天纲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天不秘宝,地不藏珍,风威百蛮,春养万物。王道无外,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所谓榜道烧山,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昔太公大贤,傅说明德,栖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卒能形诸兆联,感乎梦想。此则天道闇合,岂劳乎搜访哉?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总而论之,山亦何罪?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於国家矣?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乃虬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飡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必能资其聪明,辅以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
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明年青春,求我於此岩也。
〔寿山〕在安陆市西北,相传山下民有寿百岁者,故称寿山。
〔移文〕犹言檄(xí)文,晓谕或申讨的文书。
〔逸人〕超然于流俗之外的人。
〔峨眉〕峨眉山。李白的青少年时代居于绵州昌隆,距峨眉山不远。开元十二年,他游峨眉山,东出夔门,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然后西游云梦,经襄阳,作客汝海,然后才在安陆定居下来。
〔尔〕发语词,无具体含义。
〔天道〕自然。
〔此二句语出《庄子·德充符》“道与之貌,天与之形。”干〕求,请。
〔巢由〕巢父许由,唐尧时代的隐士。相传尧以天下让巢父,不受,又让许由,亦不受。也有人认为巢父就是许由。诗文用典一般并称“巢由”或“巢许”。
〔虬蟠龟息〕像虬龙一样盘曲潜伏,像龟一样呼吸。一方面表明李白好神仙之道术,另一方面比喻他高逸脱俗的人格。
〔遁〕隐居。
〔绿绮〕琴名。
〔据《广博物志》载〕“司马相如作《玉如意赋》,梁王悦之,赐之以绿绮之琴。”嗽〕通·漱·。
〔琼液〕玉液,道家认为饮之可以长生。
〔饵〕吃,与上文的“弄”“卧”“嗽”都是使动用法。
〔金砂〕仙药。
〔“将欲上二句〕化用阮籍诗句“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表达其飞升仙游的愿望。
〔李公〕李白。因代寿山作答,故称“李公”。
〔吁(xū)〕叹息。
〔“达则”二句〕《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飡〕同“餐”。
〔方丈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丹书〕道书。李白诚信道教,据同时人记载,他出行总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
〔瑶瑟〕乐器名称,此处比喻超然出世之心。
〔管晏之谈〕管子晏婴所谈论的道理,指称霸天下之术。
〔辅弼〕指宰相之类的顾命大臣。《尚书大传》“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寰区〕天下。
〔县〕帝王所居之州界。
〔陶朱〕春秋时期,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知越王不可与共富贵,乃乘扁舟泛游于五湖,不知所终,至陶,称朱公,以经商致富。
〔留侯〕汉高祖谋臣张良,汉统一天下后封于留,为万户侯,心愿已足,欲从赤松子游,辟谷学仙。
〔沧州〕水中小洲,此指隐者所居之处。
〔隐容〕隐藏容纳。
〔资〕供给,这里指培养。
〔辅〕佐助,辅助。
〔物色〕景色。
〔文章〕文采。
〔烟花中贫〕意谓寿山灵气因滋养像李白一样的贤士而受到损伤。
〔烟花〕泛指春景。
〔没齿无恨〕意谓毫不后悔。
〔没齿〕终身。
〔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魅(mèi)〕鬼怪。
〔虺(huǐ)〕毒蛇。
〔屈原《天问》“雄虺九首。”磔(zhé)裂〕分裂肢体。
〔干〕干扰侵犯。
〔斗极〕同:斗極《辞源》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李白【生卒】:701—762
唐隴西成紀人,其先人隋末流寓西域,故生于安西都護府所屬碎葉城。中宗神龍初,遷居蜀之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又嘗寓居山東,故亦稱山東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十歲通詩書,被稱為“天才英特”。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重施。青年時離蜀漫游,玄宗天寶初,入長安,經賀知章、吳筠推薦,詔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天寶三載在洛陽結識杜甫。二人于詩壇齊名,并稱“李杜”。安史亂起,白為永王李璘府僚,參與平亂。因永王兵敗,坐流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依族人當涂令李陽冰。不久病卒。其詩風雄奇豪放、清新飄逸,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