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待月轩记拼音版

待月轩记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1:08:39

全文注音

  • dài
  • yuè
  • xuān
  •  
  • běi
  • sòng
  •  
  • zhé
  •  
  •  
  •  
  •  
  • yωu
  • shān
  •  
  • jiàn
  • yǐn
  • zhě
  • yān
  •  
  • wèi
  • yán
  • xìnɡ
  • mìnɡ
  • zhī
  • yuē
  •  
  •  
  • xìng
  • yωu
  •  
  • shēn
  • yωu
  • yuè
  •  
  •  
  • ér
  • jié
  • zhī
  •  
  • yuē
  •  
  •  
  • rén
  • shǐ
  • yǒu
  • xìng
  • ér
  •  
  • xìng
  • zhī
  • suǒ
  • wéi
  • shēn
  • tiān
  • shǐ
  • yǒu
  • ér
  •  
  • zhī
  • suǒ
  • wéi
  • yuè
  •  
  • chū
  • dōng
  •  
  • fāng
  • βγ
  • chū
  •  
  • wàn
  • xián
  • lài
  • yān
  •  
  • yǒu
  • zhě
  • shì
  •  
  • yǒu
  • shǒu
  • zhě
  • zhγ
  •  
  • yǒu
  • zhě
  •  
  • zhì
  • shān
  • shγ
  • cǎo
  •  
  • fēi
  • suγ
  •  
  • βγ
  •  
  • tiān
  • xià
  • àn
  • rán
  •  
  • fèi
  •  
  • rán
  • wèi
  • shǐ
  • yǒu
  • biàn
  •  
  • wéi
  • βγ
  • suǒ
  •  
  • yǒu
  • yγng
  • βuē
  •  
  • yγng
  • βuē
  • zhě
  • yuè
  •  
  • wéi
  • xìng
  • rán
  •  
  • chū
  • shēnɡ
  •  
  • chū
  • ér
  • shēng
  • zhě
  • wèi
  • chánɡ
  • zēng
  •  
  • ér
  • zhě
  • wèi
  • chánɡ
  • hào
  •  
  • xìng
  • ér
  •  
  • wéi
  • βγ
  • suǒ
  •  
  • yǒu
  • shēnɡ
  •  
  • shēnɡ
  • zhě
  • shēn
  •  
  • suī
  • yǒu
  • shēnɡ
  •  
  • rán
  • ér
  • shēng
  •  
  • wèi
  • chánɡ
  •  
  • shēn
  • yuè
  • jiē
  • rán
  •  
  • zhī
  • zhì
  • shù
  • zhě
  • zhī
  • zhī
  •  
  • chū
  • mǎo
  • wèi
  • zhī
  • mìng
  •  
  • yuè
  • zhī
  • suǒ
  • zài
  • wèi
  • zhī
  • shēn
  •  
  • zhōng
  •  
  • suī
  • wèi
  • chánɡ
  • biàn
  •  
  • ér
  • wéi
  • shì
  • yòng
  • chū
  • dōng
  •  
  • rán
  • hòu
  •  
  • fēi
  • mìng
  • ér
  •  
  • yuè
  • mγng
  •  
  • yωu
  • wéi
  • mγng
  •  
  • zhī
  • yuǎn
  • jìn
  • wéi
  • yuè
  • zhī
  • yγng
  • βuē
  •  
  • fēi
  • shēn
  • ér
  •  
  • shù
  •  
  • ér
  • dào
  •  
  • shì
  • zhī
  • zhì
  • shù
  • zhě
  • zhī
  • βγ
  • shuō
  • zhī
  • βγ
  • suǒ
  • shuō
  •  
  •  
  •  
  •  
  •  
  •  
  • βγ
  • yán
  •  
  • ér
  • zhì
  • zhī
  • jiǔ
  •  
  • zhù
  • shì
  •  
  • βγ
  • dōng
  • nán
  • é
  • xiǎo
  • xuān
  •  
  • xuān
  • zhī
  • βián
  • kuò
  • rán
  • zhàng
  •  
  • tiān
  •  
  • měi
  • yuè
  • zhī
  • wàng
  •  
  • kāi
  • yuè
  • zhī
  • zhì
  •  
  • yuè
  • xuān
  •  
  • zuò
  • xuān
  • shàng
  •  
  • zhī
  • pái
  • huái
  • ér
  • βù
  •  
  •  
  • jiǔ
  • yán
  •  
  • dào
  • yǐn
  • zhě
  • zhī
  •  
  • màn
  •  
  • yuē
  •  
  • cháng
  • zhì
  • shù
  •  
  • chū
  • wén
  • shì
  • shuō
  •  
  •  
  • wèi
  • zhī
  • fǎn
  • βγ
  •  
  • yuē
  •  
  •  
  • wěi
  • wěi
  •  
  •  
  • yīn
  • zhì
  • βγ
  • yán
  •  

原文

待月轩记
[北宋]苏辙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对照翻译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
      以前我去庐山游玩时,遇到了一位隐居的高人。
    为予言性命之理曰:“
    他跟我谈论性命之学的道理时说:“
    性犹日也,身犹月也。”
    性就像太阳,身体则好比月亮。”
    予疑而诘之,则曰:“
    我当时觉得这个说法很奇怪,就追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解释道:“
    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
    人最初只有性,而性需要依托身体才能存在,天最初只有太阳,而太阳需要依托月亮来显现它的作用。
    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
    太阳从东方升起后,万物都依赖它生存:
    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
    有眼睛的人能看见东西,有手的人能拿东西,有脚的人能走路。
    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
    就连山石草木,也离不开太阳的滋养。
    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
    等到太阳落山了,天下一片黑暗,万物的活动也就停止了。
    然日则未始有变也。
    但太阳本身并没有变化。
    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
    变化的是它所依托的东西——月亮,月亮有圆有缺,这就是它的特点。
    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
    性也是这样,它随着生命的诞生出现,又随着生命的结束而回归,出生时,性没有增加,死亡后,性也没有减少,性始终如一。
    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
    不变的是性,而变化的是身体。
    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
    身体有生有死,生死轮回不断。
    身与月皆然。
    就像月亮一样。
    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
    古代研究学问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把太阳在卯时升起称为‘命’,把月亮所在的位置叫作‘身’。
    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
    太阳落入地下后,虽然本质没变,但世人无法利用它的光亮,等它再次从东方升起,万物才重新看得见,这不就是命吗?
    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全靠太阳的光让它明亮。
    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
    因为太阳和月亮位置的变化,才有了月亮的圆缺,这不就是身体吗?
    此术也,而合于道。
    这种学说,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可惜现在研究这种学说的人,大多只知道表面的意思,却不懂背后的道理。”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
      我觉得他说的话非常奇妙,一直记在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
    后来我建了一座房子,把东南面改造成一个小轩,轩前空旷开阔,没有遮挡,几乎一眼能看到天边。
    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
    每个月的十五,我都会打开门,等待月亮升起来。
    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
    月光照进小轩时,我就坐在里面,和它一起静静地待着,舍不得离开。
    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
    有一天晚上,我摆酒宴请客人,聊起了那位庐山隐士的话,客人完全听不明白,他说,“我也研究过这类学说,但从没听过这样的解释。”
    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
    于是我耐心地为他讲解其中的道理,客人慢慢领悟过来,连声说道:“
    唯唯。”
    是啊,是啊。”
    因志其言于壁。
    于是,我把那位隐士的话题写在了小轩的墙壁上。

相关推荐

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别名苏文定、苏颍滨、苏黄门、小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等行于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39—1112
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潁濱遺老。蘇洵子,蘇軾弟。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復舉制科。初為商州軍事推官。神宗熙寧間,為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力陳青苗法不可行,出為河南推官。歷陳州教授、應天府簽書判官等職。元豐中,坐兄軾以詩得罪,謫監筠州鹽酒稅。哲宗立,召為秘書省校書郎,改右司諫,劾新黨蔡確、章惇等。累遷御史中丞,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紹圣中,落職知汝州,又責雷州安置。徽宗崇寧中,再降朝請大夫,罷祠,居許州。后復大中大夫致仕。卒謚文定。為文汪洋澹泊,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兄合稱三蘇。有《欒城集》、《詩集傳》、《春秋集傳》等。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