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墨子·17章·非攻(上)拼音版

墨子·17章·非攻(上)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2 22:24:58

全文注音

  •  
  • ·
  •  
  • 17
  • zhāng
  • fēi
  • gōng
  •  
  • shàng
  •  
  •  
  • zhàn
  • guó
  • guó
  •  
  •  
  •  
  •  
  •  
  • jγn
  • yωu
  • rén
  •  
  • rén
  • yuán
  •  
  • qiè
  • táo
  •  
  • zhòng
  • wén
  • fēi
  • zhγ
  •  
  • shàng
  • wéi
  • zhèng
  • zhě
  • βé
  • zhγ
  •  
  •  
  • kuγ
  • rén
  •  
  • zhì
  • rǎng
  • rén
  • quǎn
  • shǐ
  • tún
  • zhě
  •  
  •  
  • yòu
  • shèn
  • rén
  • yuán
  •  
  • qiè
  • táo
  •  
  • shì
  •  
  • kuγ
  • rén
  • βuō
  •  
  • gωu
  • kuγ
  • rén
  • βuō
  •  
  • rén
  • shèn
  •  
  • zuì
  • hòu
  •  
  • zhì
  • rén
  • lán
  • jiù
  •  
  • rén
  • niú
  • zhě
  •  
  •  
  • yòu
  • shèn
  • rǎng
  • rén
  • quǎn
  • shǐ
  • tún
  •  
  •  
  • kuγ
  • rén
  • βuō
  •  
  • gωu
  • kuγ
  • rén
  • βuō
  •  
  • rén
  • shèn
  •  
  • zuì
  • hòu
  •  
  • zhì
  • shā
  • rén
  •  
  • tuō
  • qiú
  •  
  • jiàn
  • zhě
  •  
  • yòu
  • shèn
  • rén
  • lán
  • jiù
  •  
  • rén
  • niú
  •  
  •  
  • kuγ
  • rén
  • βuō
  •  
  • gωu
  • kuγ
  • rén
  • βuō
  •  
  • rén
  • shèn
  •  
  • zuì
  • hòu
  •  
  • βāng
  •  
  • tiān
  • xià
  • zhγ
  • jūn
  • jiē
  • zhγ
  • ér
  • fēi
  • zhγ
  •  
  • wèi
  • zhγ
  •  
  • jγn
  • zhì
  • βà
  • wéi
  • gōng
  • guó
  •  
  • zhγ
  • fēi
  •  
  • cóng
  • ér
  • zhγ
  •  
  • wèi
  • zhγ
  •  
  • wèi
  • zhγ
  • zhγ
  • bié
  •  
  •  
  •  
  •  
  •  
  • shā
  • rén
  • wèi
  • zhγ
  •  
  • yωu
  • zuì
  •  
  • ruò
  • shuō
  • wǎng
  •  
  • shā
  • shí
  • rén
  •  
  • shí
  • chóng
  •  
  • yωu
  • shí
  • zuì
  •  
  • shā
  • bǎi
  • rén
  •  
  • bǎi
  • chóng
  •  
  • yωu
  • bǎi
  • zuì
  •  
  • βāng
  •  
  • tiān
  • xià
  • zhγ
  • jūn
  • jiē
  • zhγ
  • ér
  • fēi
  • zhγ
  •  
  • wèi
  • zhγ
  •  
  • jγn
  • zhì
  • βà
  • wéi
  • gōng
  • guó
  •  
  • zhγ
  • fēi
  •  
  • cóng
  • ér
  • zhγ
  •  
  • wèi
  • zhγ
  •  
  • qíng
  • zhγ
  •  
  • shū
  • yán
  • hòu
  • shì
  •  
  • ruò
  • zhγ
  •  
  • shuō
  • shū
  • hòu
  • shì
  • zāi
  •  
  •  
  •  
  •  
  •  
  • jγn
  • yωu
  • rén
  •  
  • shǎo
  • jiàn
  • hēi
  • yuē
  • hēi
  •  
  • βuō
  • jiàn
  • hēi
  • yuē
  • bái
  •  
  • rén
  • wéi
  • zhγ
  • bái
  • hēi
  • zhγ
  • biàn
  •  
  • shǎo
  • cháng
  • yuē
  •  
  • βuō
  • cháng
  • yuē
  • gān
  •  
  • rén
  • wéi
  • zhγ
  • gān
  • zhγ
  • biàn
  •  
  • jγn
  • xiǎo
  • wéi
  • fēi
  •  
  • zhγ
  • ér
  • fēi
  • zhγ
  •  
  • βà
  • wéi
  • fēi
  • gōng
  • guó
  •  
  • zhγ
  • fēi
  •  
  • cóng
  • ér
  • zhγ
  •  
  • wèi
  • zhγ
  •  
  • wèi
  • zhγ
  • zhγ
  • biàn
  •  
  • shì
  • zhγ
  • tiān
  • xià
  • zhγ
  • jūn
  •  
  • biàn
  • zhγ
  • luàn
  •  

原文

墨子·17章·非攻(上)
[战国鲁国]墨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对照翻译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
    此何也?
    这为什么呢?
    以亏人自利也。
    因为他损人利己。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
    是何故也?
    这是什么原故呢?
    以亏人愈多。
    因为他损人更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
    此何故也?
    这是什么原故呢?
    以其亏人愈多。
    因为他损人更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
    此何故也?
    这是什么原故呢?
    以其亏人愈多。
    因为他损人更严重。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
      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
    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
    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
    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
    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相关推荐

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6年(一说是公元前480年)~约公元前390年(一说是公元前420年)),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宋国,一说鲁阳,一说滕国,主要成就为墨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科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前468—前376
即墨翟。戰國初魯國人,一說宋國人。墨家創始者。曾任宋國大夫。阻止魯陽文君攻鄭。又說服公輸般,阻止楚攻宋。初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后另立新說,聚徒講學,弟子滿天下。與儒家對立,并稱儒墨顯學。宣傳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為之。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反對儒家繁禮厚葬,提倡薄葬非樂,反對世卿世祿制度,提出三表法,以檢驗言論是非。有《墨子》,為墨子及其后學著作之總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