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扬州慢·淮左名都拼音版

扬州慢·淮左名都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3:05:19

全文注音

  • yáng
  • zhōu
  • màn
  • ·
  • ·
  • huái
  • zuǒ
  • míng
  •  
  • nán
  • sòng
  •  
  • jiāng
  • kuí
  •  
  •  
  •  
  •  
  • chωn
  • bǐng
  • shēn
  • zhì
  •  
  • guò
  • wéi
  • yáng
  •  
  • xuě
  • chū
  •  
  • mài
  • wàng
  •  
  • chéng
  • xiāo
  • tiáo
  •  
  • hán
  • shuǐ
  •  
  • jiàn
  •  
  • shù
  • jiǎo
  • bēi
  • yγn
  •  
  • huái
  • 怀
  • chuàng
  • rán
  •  
  • gǎn
  • kǎi
  • jīn
  •  
  • yīn
  • duó
  •  
  • qiān
  • yán
  • lǎo
  • rén
  • wéi
  • yǒu
  • shǔ
  • zhī
  • bēi
  •  
  •  
  •  
  •  
  •  
  • huái
  • zuǒ
  • mγng
  •  
  • zhω
  • 西
  • jiā
  • chù
  •  
  • jiě
  • ān
  • shǎo
  • zhù
  • chū
  • chéng
  •  
  • guò
  • chūn
  • βēng
  • shγ
  •  
  • jìn
  • mài
  • qīng
  • qīng
  •  
  • kuī
  • jiāng
  • hòu
  •  
  • βèi
  • chγ
  • qiáo
  •  
  • yóu
  • yàn
  • yán
  • bīng
  •  
  • jiàn
  • huáng
  • hūn
  •  
  • qīng
  • jiǎo
  • chuī
  • hán
  •  
  • dōu
  • zài
  • kōng
  • chéng
  •  
  •  
  •  
  •  
  •  
  • láng
  • jùn
  • shǎng
  •  
  • suàn
  • ér
  • jīn
  •  
  • chóng
  • dào
  • jīng
  •  
  • zòng
  • dòu
  • kòu
  • gōng
  •  
  • qīng
  • lóu
  • mèng
  • hǎo
  •  
  • nán
  • βù
  • shēn
  • qγng
  •  
  • èr
  • shγ
  • qiáo
  • réng
  • zài
  •  
  • xīn
  • dàng
  •  
  • lěng
  • yuè
  • shēng
  •  
  • niàn
  • qiáo
  • biān
  • hóng
  • yào
  •  
  • nián
  • nián
  • zhī
  • wèi
  • shuγ
  • shēng
  •  

原文

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对照翻译

      淳熙丙申至日
  • 〔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至日,这里指冬至。〕
  • ,予过维扬
  • 〔维扬:扬州的别称。〕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那天,我路过扬州。
    夜雪初霁
  • 〔初霁:指雪方止,天刚晴。〕
  • ,荠麦弥望。
    夜里的雪刚刚停了,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荠草和麦子。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一进扬州城,满眼萧条景象,河水显得格外碧绿而冷清。
    暮色渐起,戍角
  • 〔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
  • 悲吟。
    天色慢慢暗下来,城里传来凄凉的号角声。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
  • 〔度:谱写,作曲。〕
  • 此曲。
    我心里感到十分悲伤,感叹扬州城今非昔比,于是自己创作了这首曲子。
    千岩老人
  •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姜夔娶其侄女为妻,并跟他学诗。〕
  • 以为有黍离之悲
  • 〔黍离之悲:指故国残破的悲思。《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毛诗序》称,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了《黍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
  • 也。
    千岩老人觉得这首词有着《黍离》那样的悲凉意味。
      淮左
  • 〔淮左:今淮河以东地区,当时设置淮南东路。〕
  • 名都,竹西
  • 〔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
  • 佳处,解鞍少驻
  • 〔解鞍少驻: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 初程。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的景点竹西亭,我刚到扬州时,解下马鞍稍作停留。
    过春风十里
  • 〔春风十里: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杜牧诗《赠别》(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语。〕
  • ,尽荠麦青青。
    曾经那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如今却只剩下孤零零的荞麦在生长。
    自胡马窥江
  • 〔胡马窥江: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
  • 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自从金兵南侵长江流域后,就连废弃的池塘和古老的大树,都似乎对那场可怕的战争心生厌恶。
    渐黄昏,清角
  • 〔清角:清越的号角。〕
  • 吹寒,都在空城。
    黄昏时分,凄凉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破败不堪的空城中。
      杜郎俊赏
  •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
  • ,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曾用优美的诗句赞美过扬州,如果他今天再来,一定会为这座城市的残破景象感到震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
    即使他有豆蔻年华般的精妙文采,或者写青楼美梦那样绝妙的才华,恐怕也难以表达此刻深深的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
  • 〔二十四桥: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语。〕
  • 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无损,但桥下的水波中倒映着一轮冷清的月亮,显得格外孤独。
    念桥边红药
  • 〔红药:芍药花。〕
  • ,年年知为谁生。
    想那桥边的红芍药,年年花开繁茂,却不知到底是为了谁开、为了谁生长?

注释

选自《姜白石词笺注》卷一(中华书局2009 年版)。扬州慢,词牌名。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至日,这里指冬至。
〔维扬〕扬州的别称。
〔初霁〕指雪方止,天刚晴。
〔荠麦〕野生麦子。一说,荠菜与麦子。
〔戍角〕指驻防部队的号角。
〔度〕谱写,作曲。
〔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姜夔娶其侄女为妻,并跟他学诗。
〔 黍 离 之 悲 〕 指 故 国 残 破 的 悲 思。《 黍 离 》,《 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毛诗序》称,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了《黍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
〔淮左〕今淮河以东地区,当时设置淮南东路。
〔竹西〕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
〔解鞍少驻〕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春风十里〕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杜牧诗《赠别》(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语。
〔胡马窥江〕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
〔清角〕清越的号角。
〔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意思是,纵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
〔二十四桥〕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语。
〔红药〕芍药花。

相关推荐

姜夔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1155—約1221
宋饒州鄱陽人,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因屢試不第,一生未仕。往來于鄂、贛、皖、蘇、閩間,出入仕宦家,與詩人詞客交游。死于杭州。工詩詞,擅書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清虛騷雅,對后世影響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絳帖平》、《續書譜》等。
全宋詩: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堯章,鄱陽(今江西鄱陽)人。父噩,高宗紹興進士,歷新喻丞,知漢陽縣,卒於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隨父宦,繼居姊家,往來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長歌意無極好爲老夫聽爲韵奉別沔鄂親友》)。孝宗淳熙間客湖南,識閩清蕭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與白石洞天爲鄰,因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其卒年約爲寧宗嘉定十四年。夔詩詞均自成一派。詩格秀美,爲楊萬里、范成大等所重;詞尤嫻於音律,好度新腔,繼承周邦彥的詞風,在當時和後世詞人中有較大影響。晚年自編詩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詩說》等。事見夏承燾《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傳。 姜夔詩,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詩集》爲底本。校以《四部叢到》影印清乾隆水雲漁屋刊本(簡稱四部叢刊本),并酌校清嘉慶石門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名賢集),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爲一卷。
词学图录:姜夔(1155-约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诗说》、《白石道人歌曲》。
黄鹤楼志·人物篇:姜夔(约1155—约1221) 南宋词人、诗人、音乐家。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幼时随做官的父亲流寓于湖北汉阳一带,后长期寓居湖州、杭州,一生未仕。姜夔在词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淳熙十三年(1186)冬,和友人游览新建成的南楼(又称安远楼),写下《翠楼吟?武昌安远楼成》这首音调谐婉、文笔优雅、寓意深长的词作。又有《清波引?冷云迷浦》,回忆了相伴“鹦鹉之草树,黄鹤之伟观”而客居汉阳时的情景。
欽定四庫全書·白石道人詩·提要:

《白石道人詩集》二巻,宋姜夔撰。夔有《絳帖平》,已著錄。羅大經《鶴林玉露》稱夔學詩於蕭??。而巻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稱:“三薰三沐,師黄太史氏,居數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學即病,不若無所學者之為得。”其一篇稱:“作詩求與古人合,不如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如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其學盖以精思獨造為宗。故序中又述千巖、誠齋、石湖咸以為與已合,而已不欲與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觀其詩,運思精宻,而風格髙秀,誠有拔於宋人之外者。傲視諸家,有以也。《宋史·藝文志》載夔《白石叢稿》十巻。陳振孫《書錄解題》載《白石道人集》三巻。今止二巻,殆非完本。考《武陵舊事》載夔詩四首,《咸淳臨安志》載夔詩三首,《研北雜志》亦載夔詩一首,皆此本所無。知在所佚一巻之内矣。

夔又有《詩說》一卷,僅二十七則,不能自成卷帙,舊附刻詞集之首。然既有詩集,則附之詞集為不倫,今移附此集之末,俾從其類。觀其所論,亦可以見夔於斯事所得深也。


白石道人詩·原序:

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下逮黄初迄於今人異韞,故所出亦異。或者弗省,遂艶其各有體也。近過梁谿見尤延之先生,問余詩自誰氏。余對以異時泛閱衆作,已而病其駮如也。三薫三沐,師黄太史氏,居數年,一語噤不敢吐。始大悟學即病,顧不若無所學之為得。雖黄詩亦偃然髙閣矣。先生因為余言:近世人士喜宗江西,温潤有如范致能者乎?痛快有如楊廷秀者乎?髙古如蕭東夫,俊逸如陸務觀,是皆自出機軸,亶有可觀者。又奚以江西為?余曰:誠齋之說政爾,昔聞其歴數作者,亦無出諸公右,特不肯自屈一指耳。雖然,諸公之作,殆方圓曲直之不相似,則其所許可亦可知矣。余識千巖於瀟湘之上,東來識誠齋、石湖,嘗試論兹事,而諸公咸謂其與我合也。豈見其合者而遺其不合者耶?抑不合乃所以為合耶?抑亦欲俎豆余於作者之間而姑謂其合耶?不然,何其合者衆也。余又自唶曰:余之詩,余之詩耳。窮居而野處,用是陶寫寂寞則可,必欲其步武作者,以釣能詩聲,不惟不可,亦不敢。【一】

作者求與古人合,不若求與古人異。求與古人異,不若求與古人合。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彼惟有見乎詩也。故向也,求與古人合,今也求與古人異,及其無見乎詩已,故不求與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與古人異,而不能不異。其來如風,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其蘇子所謂不能不為者乎。余之詩,葢未能進乎此也。未進乎此則不當自附於作者之列,悉取舊作,秉畀炎火,俟其庶幾於不能不為而後録之。或曰不可,物以蛻而化,不以蛻而累,以其有蛻,是以有化。君於詩将化矣,其可以舊作自為累乎。姑存之以俟他日。【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