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①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
②瀚海:浩瀚的海。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③俦:同辈之人。
④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⑤已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唐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李司空绅罢镇,慕禹锡名,邀饮,命妓侑酒,刘于席上赋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⑥断红:指落花。
⑦十二曲阑:费氏宫词:“锁声金掣阎门环,帘卷真珠十二栏。”阑,通“栏”。
⑧蓬山:即蓬莱,神山名。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73—1929
清廣東新會人,字卓如,號任公,飲冰室主人。光緒十五年舉人。與其師康有為同為戊戌變法首領,并稱康梁。“公車上書”后,先后在上海主編《時務報》、編輯《西政叢書》,主講長沙時務學堂。鼓吹和推進維新變法。二十四年入京,參與“百日維新”。失敗后逃亡日本,持立憲保皇立場。辛亥革命后,初擁護袁世凱,后策動蔡鍔組織護國軍反袁。曾出任段祺瑞政府財政總長。文學上曾倡導文體改良、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五四”后反對“打倒孔家店”口號。有《飲冰室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