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选自《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满江红,词牌名。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ɡāi)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思浙〕思念浙江故乡。
〔侬〕我。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
〔殊〕很,甚。
〔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列〕属类,范围。
〔烈〕刚烈,不轻易屈服。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表明自己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一作“不因人热”。
〔俗子胸襟〕庸俗之辈的胸怀。俗子,指王廷钧及官场上那帮醉生梦死的官吏。一作“俗夫”。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79—1907
清浙江山陰人,字璿卿,號競雄,自號鑒湖女俠。嫁湘鄉王廷鈞。光緒三十年,赴日本留學。在日辦《白話報》,參加洪門天地會。次年,一度回國,加入光復會。旋仍往日本,又加入同盟會,參加反清活動。后返上海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提倡女權。在紹興主持大通學堂,與徐錫麟分籌皖、浙起義。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后,瑾亦被奸人告發被捕,在紹興軒亭口就義。友人為營葬于杭州。詩詞雄健奔放,多宣傳革命之作。有《秋瑾集》。
词学图录:秋瑾(1875-1907) 女,字璇卿,一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姑秋氏,初名闺瑾,小字玉姑。山阴人。光绪二十二年(1896)适湘潭士绅王廷钧。以密谋反清武装起义,事泄被执,从容就义。所作有高渐离击筑之风,一往三叹,音节浏亮。有《秋瑾集》,词在集中。
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匯編:秋瑾(1877-1907)女,原名閨瑾,字璿卿,又字競雄;號旦吾,又號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蔑視封建禮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蘭,秦良玉自喻。性豪俠,習文練武,著男裝。自費留學日本,積極參加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的革命活動,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創辦《中國女報》,宣傳革命。後回紹興組織光復會,1907年與徐錫麟分頭準備皖浙兩省起義,事發後被捕,六月六日就義於紹興軒亭口。後人輯有《秋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