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辟兄离母,处于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匡章〕人名,齐国人,曾在齐威王和宣王朝做过将军。
〔陈仲子〕齐国人,因他居住在於陵,后人称他为於陵子,是个思想家。《淮南子·泛论训》“季襄陈仲子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
〔於陵〕齐国地名,在今山东长山县南。
〔螬〕即蛴螬。金龟子的幼虫。白色,圆柱状,向腹面弯曲。居粪土中,吃农作物的根和茎。俗称地蚕土蚕核桃虫。《庄子·至乐》“鸟足之根为蛴螬。”
〔巨擘〕大拇指。引申为特殊人物之意。
〔纑〕(卢)《左传·昭公十九年》“因纺纑。”《说文》“纑,布缕也。从糸,卢声。”这里用为纺织麻线之意。
〔盖〕地名,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
〔辟〕绩麻,即把麻分开,把短的续长。
〔频顣(促)〕同颦蹙,形容皱着眉头。忧愁的样子。
〔鶃〕(义)鶃,同“鶂”,鹅叫声。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