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初筵〕宾客初入席时。筵,铺在地上的竹席。
〔左右〕席位东西,主人在东,客人在西。
〔秩秩〕有序之貌。
〔笾豆〕古代食器礼器。笾,竹制,盛瓜果干脯等;豆,木制或陶制,也有铜制的,盛鱼肉虀酱等,供宴会祭祀用。
〔有楚〕即“楚楚”,陈列之貌。
〔肴核〕肴为豆中所装的食品,核为笾中所装的食品。
〔旅〕陈放。
〔和旨〕醇和甜美。
〔孔〕很。
〔偕〕通“皆”,遍。
〔醻〕同“酬”。举醻,举杯。
〔逸逸〕义同“绎绎”,连续不断。
〔大侯〕射箭用的大靶子,用虎熊豹三种皮制成。一般的侯也有用布制的。
〔抗〕高挂。
〔射夫〕射手。
〔发功〕发箭射击的功夫。
〔有〕语助词。
〔的〕侯的中心,即靶心,也常指靶子。
〔祈〕求。
〔尔爵〕爵,饮酒尽也;尔爵,据郑玄笺“我以此求爵女(汝)”,则经文“以祈尔爵”为倒文,“盖但言求爵女,则己之求不饮自可于言外得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也就是求射中而让别人饮罚酒之意。
〔籥舞〕执籥而舞。籥是一种竹制管乐器,据考形如排箫。
〔烝〕进。
〔衎〕娱乐。
〔洽〕使和洽,指配合。
〔有壬〕即“壬壬”,礼大之貌。
〔有林〕即“林林”,礼多之貌。
〔锡〕赐。
〔纯嘏〕大福。
〔湛〕和乐。
〔奏〕进献。
〔载〕则,便。
〔手〕取,择。
〔仇〕匹,指对手。
〔室人〕主人。
〔入又〕又入,指主人亦随宾客入射以耦宾,即耦射。
〔康爵〕空杯。
〔时〕射中的宾客。
〔止〕语气助词。
〔反反〕谨慎凝重。
〔曰〕语助词。
〔幡幡〕轻浮无威仪之貌。
〔舍〕放弃。
〔坐〕同“座”,座位。
〔仙仙〕同“跹跹”,飞舞貌。
〔抑抑〕意思与前文“反反”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见注二五。
〔怭怭〕意思与前文“幡幡”大致相同而有所递进,见注二七。
〔秩〕常规。
〔号〕大声乱叫。
〔呶〕喧哗不止。
〔mp;#九一;amp;#九一;〕身体歪斜倾倒之貌。
〔邮〕通“尤”,过失。
〔弁〕皮帽。
〔俄〕倾斜不正。
〔傞傞〕醉舞不止貌。
〔伐德〕败德。
〔令仪〕美好的仪表礼节。
〔监〕酒监,宴会上监督礼仪的官。
〔史〕酒史,记录饮酒时言行的官员。燕饮之礼必设监,不一定设史。
〔臧〕好。
〔式〕发语词。
〔勿从谓〕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尔雅·释诂》‘渭,勤也。’勤为勤劳之勤,亦为相劝勉之勤。‘勿从谓’者,勿从而劝勤之,使更饮也。”
〔俾〕使。
〔大怠〕太轻慢失礼。
〔匪言〕指不该问话。
〔匪由〕指不合法道的话。
〔童羖〕没角的公山羊。
〔三爵〕《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孔颖达疏引《春秋传》“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矧〕何况。
〔又〕“侑”之假借,劝酒。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