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心经拼音版

心经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13:37:49

全文注音

  • xīn
  • jīng
  •  
  • táng
  •  
  • xuán
  • zàng
  •  
  •  
  •  
  •  
  •  
  •  
  • guān
  • zài
  •  
  • βγng
  • shēn
  • luó
  • duō
  • shγ
  •  
  • zhào
  • jiàn
  • yùn
  • jiē
  • kōng
  •  
  • qiè
  • è
  •  
  • shè
  •  
  • kōng
  •  
  • kōng
  •  
  • shω
  • kōng
  •  
  • kōng
  • shω
  •  
  • shòu
  • βiǎng
  • βγng
  • shγ
  •  
  • shω
  •  
  • shè
  •  
  • shω
  • zhū
  • kōng
  • βiàng
  •  
  • shēng
  • miè
  •  
  • gòu
  • jωng
  •  
  • zēng
  • jiǎn
  •  
  • shω
  • kōng
  • zhōng
  •  
  • shòu
  • βiǎng
  • βγng
  • shγ
  •  
  • yǎn
  • ěr
  • shé
  • shēn
  •  
  • shēng
  • βiāng
  • wèi
  • chù
  •  
  • yǎn
  • jiè
  •  
  • nǎi
  • zhω
  • shγ
  • jiè
  •  
  • mγng
  •  
  • mγng
  • jωn
  •  
  • nǎi
  • zhω
  • lǎo
  •  
  • lǎo
  • jωn
  •  
  • miè
  • dào
  •  
  • zhω
  •  
  • suǒ
  •  
  • duǒ
  •  
  • luó
  • duō
  •  
  • βīn
  • guà
  • ài
  •  
  • guà
  • ài
  •  
  • yǒu
  • kǒng
  •  
  • yuǎn
  • diān
  • dǎo
  • mèng
  • βiǎng
  •  
  • jiū
  • jωng
  • niè
  • pán
  •  
  • sān
  • shω
  • zhū
  •  
  • luó
  • duō
  •  
  • ā
  • nòu
  • duō
  • luó
  • sān
  • miǎo
  • sān
  •  
  • zhī
  • luó
  • duō
  •  
  • shω
  • shén
  • zhòu
  •  
  • shω
  • mγng
  • zhòu
  •  
  • shω
  • shàng
  • zhòu
  •  
  • shω
  • děng
  • děng
  • zhòu
  •  
  • néng
  • chú
  • qiè
  •  
  • zhēn
  • shγ
  • βū
  •  
  • shuō
  • luó
  • duō
  • zhòu
  •  
  • shuō
  • zhòu
  • yuē
  •  
  • jiē
  • jiē
  •  
  • luó
  • jiē
  •  
  • luó
  • sēng
  • jiē
  •  
  •  

原文

心经
[唐代]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对照翻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一切痛苦灾难,都能被这一空态度脱而化解掉。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弟子们,从宏观角度看,色和空没有区别,从微观角度看,空与色也相同,空是色的分解,色是空的化合,尽管你反复透彻地去领受、深思、认知和识别,其结论仍然不变。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弟子们,凡有形象和无具体形象的事物,其本质都具有空性和可变的特点,不参在生长灭亡、肮脏洁净、增多减少。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所以,空中没有色的实体,没有对色的思维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要归于空,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也要归于空,没有六根六尘的界限和其被认识的界限,心中没有不明白、不自觉和因不明白而烦恼的影子,知直到没有老死和老死的影子,没有累积恶因所造成的苦果,没有修炼道法而成就的品位,不运用智巧去获得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缘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萨因为运用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的缘故,清净的心没有一丝挂念,没有挂怀和障碍就免除了恐惧害怕,便脱离了异想天开的梦幻杂念,最终觉悟得道而成正果。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那些过去、现在、未来佛,依靠那到达彼岸的大智慧,荣获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果位。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所以确认,到达彼岸的大智慧是修炼中最神圣的准则,是最光明的法器,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是无与伦比的规范,能真实而不虚妄地将全部苦难化解清除,所以要牢记“般若波罗蜜多”这句真言。
    即说咒曰:
    既然如此: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便号召众生,去吧,去吧,彼岸是归宿,为修我佛,赶快用行动去成就无上正觉吧。

注释

心经由玄奘译。

色:指可见物体,如人、物品、山水等(非颜色、姿色)

空: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罢了。


相关推荐

玄奘(译)

玄奘(602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瑜伽宗)的创始人,与鸠摩罗什、真谛、不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尽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前后十七年,玄奘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包括《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创作了《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其中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唐僧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玄奘的思想与精神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