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激〕阻遏水势。
〔《孟子·告子上》“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后世也用以称石堰之类的挡水建筑物为激。
〔炙〕烤。这里指烧煮。
〔假〕借助。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指我国古代用这八种质料制成的各类乐器的总称,也称“八音”。如钟属金类,罄属石类,瑟属丝类,箫属竹类,笙属匏类,埙属土类,鼓属革类,柷属木类。
〔推敚〕推移。敚,同“夺”。
〔唐虞〕尧帝国号为唐,舜帝国号为虞。
〔咎陶〕也作咎繇皋陶。传说为舜帝之臣,主管刑狱之事。《尚书》有《皋陶谟》篇。
〔禹〕夏朝开国君主。传说治洪水有功,舜让位于他。《尚书》有《大禹谟》《禹贡》篇。
〔夔〕传说是舜时的乐官。
〔《韶》舜时乐曲名。
〔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太康耽于游乐而失国,五子作歌告诫。《尚书》载有《五子之歌》,系伪托。
〔伊尹〕名挚〕殷汤时的宰相,曾佐汤伐桀。《尚书》载有他所作《咸有一德》《伊训》《太甲》等文。或说系后人伪作。
〔周公〕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后又辅佐幼主成王,曾代行政事,制礼作乐。《尚书》载有他《金縢》《大诰》等多篇文章。
〔六艺〕汉代以后对《诗经》《尚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种儒家经典的统称。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语出《论语·八佾》。木铎,木舌的铃。古代发布政策教令时,先摇木铎以引起人们注意。后遂以木铎比喻宣扬教化的人。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山东蒙阴县)人,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荒唐〕漫无边际,荒诞不经。《庄子·天下》篇说庄周文章有“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的特色。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后遭谗被贬。楚顷襄王时,国事日非。秦兵攻破郢都,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著有《离骚》等不朽诗篇。
〔臧孙辰〕即春秋时鲁国大夫臧文仲。《左传》《国语·鲁语》载有他的言论。
〔孟轲〕即孟子。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是继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学大师。著有《孟子》。
〔荀卿〕即荀子。战国时赵国人,儒家学者,著有《荀子》。
〔杨朱〕字子居,战国时魏国人。其说重在为我爱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言论散见于《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墨翟〕即墨子。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人。墨家学说的创始者,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其言行主要见于《墨子》。
〔管夷吾〕字仲,春秋时齐国人,辅佐齐桓公称霸。后人辑有《管子》一书。
〔晏婴〕即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景公贤相,以节俭力行,显名诸侯。其言行见于《晏子春秋》。
〔老聃〕即老子。春秋战国时楚国人。道家学说的始祖,相传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即其所作。
〔申不害〕战国时郑国人。韩昭侯时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其说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有《申子》。
〔韩非〕战国时韩国公子,后出使入秦为李斯所杀。著名法家代表,其说见《韩非子》。
〔慎到〕战国时赵国人,著有《慎子》。
〔田骈〕战国时齐国人。著《田子》二十五篇,今已佚。
〔邹衍〕战国时齐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时称“谈天衍”。
〔尸佼〕战国时晋国人。著有《尸子》,《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
〔孙武〕即孙子。春秋时齐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
〔张仪〕战国时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秦惠王时入秦为相,主“连横”说,游说六国与秦结盟,以瓦解“合纵”战略。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著名纵横家。曾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纵抗秦,身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
〔李斯〕战国时楚国人。秦始皇时任廷尉丞相。他对秦统一天下起过重要作用。有《谏逐客书》。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成都人。著名辞赋家,著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字子云,西汉成都人。辞赋家,著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又有《太玄》《法言》等专著。
〔节数〕节奏短促。
〔弛以肆〕弛,松弛,引申为颓废。肆,放荡。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著名诗人,韩愈《荐士》诗称其“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著有《陈伯玉集》。
〔苏源明〕字弱夫,武功人,天宝年间(~)进士。诗文散见于《全唐诗》《全唐文》。
〔元结〕字次山,河南洛阳人。有《元次山文集》。
〔李白〕字太白,有《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有《杜工部集》。
〔李观〕字元宾,赵州赞皇人。年(贞元八年)与韩愈同登进士第。擅长散文,有《李元宾文集》。
〔浸淫〕逐渐渗透。此有接近意。
〔李翱〕字习之,陇西成纪人。他是韩愈的学生和侄女婿。有《李文公集》。
〔张籍〕字文昌,吴郡人。善作乐府诗,有《张司业集》。
〔役于江南〕指赴溧阳就任县尉。唐代溧阳县属江南道。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