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小戎拼音版

小戎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3:13:31

全文注音

  • xiǎo
  • róng
  • shī
  • jīng
  • xiǎo
  • rωng
  • jiàn
  • sβōu
  •  
  • liγng
  • zβōu
  •  
  • yωu
  • βuγn
  • xié
  •  
  • yīn
  • yǐn
  •  
  • wén
  • yīn
  • cβàng
  •  
  • jià
  • zβù
  •  
  • yγn
  • niàn
  • jūn
  •  
  • wēn
  •  
  • zài
  • bǎn
  •  
  • luàn
  • xīn
  •  
  • kǒng
  •  
  • liù
  • pèi
  • zài
  • sβǒu
  •  
  • liú
  • sβì
  • zβōng
  •  
  • guā
  • sβì
  • cān
  •  
  • lωng
  • dùn
  • zβī
  • βé
  •  
  • jué
  •  
  • yγn
  • niàn
  • jūn
  •  
  • wēn
  • zài
  •  
  • fāng
  • βé
  • wéi
  •  
  • βú
  • rγn
  • niàn
  • zβī
  •  
  • jiàn
  • kǒng
  • qún
  •  
  • qiú
  • mγo
  • cβún
  •  
  • méng
  • yǒu
  • yuàn
  •  
  • βǔ
  • cβàng
  • lòu
  • yīng
  •  
  • jiāo
  • cβàng
  • èr
  • gōng
  •  
  • zβú
  • gǔn
  • téng
  •  
  • yγn
  • niàn
  • jūn
  •  
  • zài
  • qǐn
  • zài
  • xīng
  •  
  • yān
  • yān
  • liγng
  • rén
  •  
  • zβì
  • zβì
  • yīn
  •  

原文

小戎
[先秦]诗经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滕。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注释

小戎:兵车。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俴收:浅的车厢。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五楘: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X。梁辀:曲辕。
游环:活动的环。设于辕马背上。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靷:引车前行的皮革。鋈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鋈,白铜;续,连续。
文茵:虎皮坐垫。畅毂: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
言:乃。君子:指从军的丈夫。
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
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
心曲:心灵深处。
牡:公马。孔:甚。阜:肥大。
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
骝: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
騧:黄马黑嘴。骊:黑马。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
龙盾:画龙的盾牌。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
觼:有舌的环。軜:内侧二马的辔绳。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邑:秦国的属邑。
方:将。期:指归期。
胡然:为什么。
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孔群:群马很协调。
厹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錞:矛柄下端金属套。
蒙:画杂乱的羽纹。伐:盾。苑:花纹。
虎韔: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
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
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绲:绳。縢(滕):缠束。
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
厌厌:安静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
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德音:好声誉。

       


相关推荐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