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操舟者为“长年”。王长年,闽人,失其名。自少有胆勇,渔海上。嘉靖己未,倭薄会城大掠,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
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酋长亲信之;又业已入舟,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若等思归乎?能从吾计,且与若归。”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此不可失也。”皆曰:“善!”
会舟夜碇海中,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毙一酋。长年故善舟,追不及。日夜乘风举帆,行抵岸。长年既尽割贼级,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
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并缚诣镇将所,妄言捕得贼。零舟首虏,生口具在,请得上功幕府。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召至军门复按,皆实。用长年为裨将,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
〔长(zhǎng掌)年〕船工。
〔嘉靖已末〕公元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倭(wō窝)〕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
〔薄〕迫近。
〔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
〔阳为好语〕表面上讲些奉承话。
〔酋长〕倭寇的头目。
〔业已〕已经。
〔若等〕你们。
〔且〕将。
〔与〕助。
〔捩(liè列)〕掉转。
〔饱帆〕乘风鼓帆。
〔会〕适逢。
〔碇(dìng定)〕下碇。碇,停船时抛入水中的石块,用处如锚。
〔度(duó夺)〕揣想。
〔更为媚歌唱〕轮番演唱娇媚的小曲。
〔枕藉(jiè介)〕纵横相枕而卧。
〔尽斫(zhuó卓)〕全部地砍杀掉。
〔磁器〕瓷器。
〔故〕本来。
〔善舟〕善于操舟驶船。
〔级〕首级,人头。
〔类夷人〕像貌类似倭寇。
〔诣(yì易)〕前往。
〔“零舟”二句〕残留的船,贼寇的人,活捉的人,一一在此。
〔上功〕上报请功。
〔幕府〕明代称地方的督抚衙门。
〔故州人〕原本是同州人,即同乡。
〔唶(zè仄)〕大喊。
〔中丞〕明代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的副都御史,与汉代御史中丞略同,而明代常以副都御史出巡地方,称为巡抚,所以此处中丞指巡抚。
〔军门〕总督或巡抚官署。
〔复按〕复察。
〔裨(pí皮)将〕偏将,副将。
〔“而论罪”句〕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
朱国桢(1558年—1632年),字文宁,号平涵,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人,明朝后期大臣、学者。天启四年,总裁《国史实录》。
在任时能体恤民情,为浙江赋役不平,提出平均法,计亩定役,使贫者不至重负。万历三十六年,湖苏洪灾,朱国桢上疏而解民困。在他的力请下,荻塘重修。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明史概》《大政记》《涌幢小品》《皇明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