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西铭拼音版

西铭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03:15

全文注音

  • 西
  • míng
  •  
  • běi
  • sòng
  •  
  • zhāng
  • zài
  •  
  •  
  •  
  •  
  • qián
  • chēng
  •  
  • kωn
  • chēng
  • βǔ
  •  
  • βiǎo
  • yān
  •  
  • nǎi
  • hùn
  • rán
  • zhōng
  • chǔ
  •  
  • tiān
  • zhī
  • sài
  •  
  •  
  • tiān
  • zhī
  • shuài
  •  
  • xìng
  •  
  • βín
  •  
  • tónɡ
  • bāo
  •  
  •  
  •  
  •  
  •  
  •  
  •  
  • jωn
  • zhě
  •  
  • βǔ
  • zōng
  •  
  • chγn
  •  
  • zōng
  • zhī
  • jiā
  • xiàng
  •  
  • zωn
  • ɡāo
  • nián
  •  
  • suǒ
  • zhǎng
  • zhǎng
  •  
  • ɡω
  • ruò
  •  
  • suǒ
  • yòu
  • yòu
  •  
  • shèng
  •  
  •  
  • xián
  •  
  • xiù
  •  
  • fán
  • tiān
  • xià
  • lóng
  •  
  • cán
  •  
  • qióng
  •  
  • guān
  • guǎ
  •  
  • jiē
  • xiōng
  • zhī
  • diān
  • lián
  • γr
  • ɡào
  • zhě
  •  
  •  
  •  
  •  
  •  
  • shí
  • bǎo
  • zhī
  •  
  • zhī
  •  
  • qiě
  • yōu
  •  
  • chún
  • xiào
  • zhě
  •  
  • wγi
  • yuē
  • bèi
  •  
  • hài
  • rγn
  • yuē
  • zγi
  •  
  • è
  • zhě
  • cái
  •  
  • jiàn
  • xíng
  •  
  • wγi
  • xiào
  • zhě
  •  
  •  
  •  
  •  
  •  
  • zhī
  • huà
  • shàn
  • shù
  • shì
  •  
  • qióng
  • shγn
  • shàn
  • zhì
  •  
  • kuì
  • lòu
  • wγi
  • tiǎn
  •  
  • cún
  • xīn
  • yǎnɡ
  • xìnɡ
  • wγi
  • fěi
  • xiè
  •  
  • zhǐ
  • jiǔ
  •  
  • chóng
  • bǎi
  • zi
  • zhī
  • yǎng
  •  
  • yīng
  • cái
  •  
  • yǐng
  • fēng
  • rγn
  • zhī
  • lèi
  •  
  • chí
  • láo
  • γr
  • zhǐ
  •  
  • shùn
  • gōng
  •  
  • suǒ
  • táo
  • γr
  • dài
  • pēng
  •  
  • shēn
  • shēng
  • gōng
  •  
  • shòu
  • γr
  • guī
  • quán
  • zhě
  •  
  • shēn
  •  
  • yǒng
  • cónɡ
  • γr
  • shùn
  • lìng
  • zhě
  •  
  •  
  •  
  •  
  •  
  •  
  • guì
  •  
  • jiāng
  • hòu
  • zhī
  • shēng
  •  
  • pín
  • jiàn
  • yōu
  •  
  • yōng
  • chγng
  •  
  • cún
  •  
  • shùn
  • shì
  •  
  • βò
  •  
  • níng
  •  

原文

西铭
[北宋]张载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对照翻译

      乾称父,坤称母;
      《易经》中的乾卦,揭示了天道创造万物的奥秘,被称为万物之父,坤卦则体现了万物生成的物质与结构原则,被称为万物之母。
    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我虽然如此渺小,却融合了天地之道于一身,并且生活在天地之间。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
    这样看来,充盈在天地之间的(坤地之气),就是我的形体和生命的体现。
    天地之帅,吾其性。
    而统领天地万物并促成其变化的,正是我的天然本性。
    民,吾同胞;
    人民百姓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
    物,吾与也。
    万物也与我同属一类。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
      天子是乾坤父母的嫡长子。
    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
    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尊敬年高者”(的意义),是为了礼敬同胞中年长的人。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慈爱孤苦弱小者”(的意义),是为了保护和养育同胞中的幼弱之人。
    圣,其合德;
    所谓的圣人,是指那些能够与天地之德(即健德与顺德)相契合的人。
    贤,其秀也。
    而贤人,则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天下无论是衰老龙钟或身有残疾的人,还是孤苦无依、鳏寡孤独的人,都是我困苦无助的兄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
      及时地帮助和抚育他们,是作为子女对乾坤父母应尽的协助。
    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乐于保育他人而不为自己忧虑,是对乾坤父母最纯粹的孝顺。
    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
    如果违背了乾坤父母这样的意旨,就叫“悖德”,损害仁德的行为就叫“贼”,助长凶恶的人是乾坤父母不成器的子女,而那些能将天性表现于自身的人,才是肖似乾坤父母的孝子。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
      只有了解造物者善化万物的功业(明白我们的道德良知如何成就人文价值),才算是善于继承乾坤父母的事迹,只有彻底洞悉造化的不可知与不可测的奥秘,才算是真正继承了乾坤父母的志愿。
    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即便在独处或隐秘之处,也能对得起天地神明,问心无愧,才算是不辜负乾坤父母,时时存仁爱之心,修养天性,才能做到事奉天地而不懈怠。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
    崇伯的儿子大禹,通过厌恶美酒来赡养乾坤父母。
    育英才,颍封人之锡类。
    颖谷守疆界的颍考叔,通过培养英才、点化后人,将恩德施予同类。
    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
    不懈努力,使父母感到欣慰,这是舜为天地父母所做的贡献。
    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
    顺从父命,不逃避他处,甘愿接受惩罚,这是太子申生被谥为“恭”的原因。
    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
    临终时,将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完整归还给乾坤父母的是曾参。
    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勇于听从并顺应父命的是伯奇。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
      富贵福禄的恩泽,是乾坤父母赐予的,用来丰富我的生活。
    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贫贱忧戚,则是用来帮助我成就一番事业的。
    存,吾顺事;
    活着的时候,我遵循(乾坤父母所要求的)道理行事;
    没,吾宁也。
    死的时候,心安理得,我平静而逝。

注释


〔锡〕一种金属。指僧人所用的锡杖。通“緆”。细布。通“鬄”(dì)。假发。通“赐”(cì)。赐予。姓。命,阿,《古代汉语词典》

相关推荐

张载

《大辞海》:张载(1020—107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字子厚。祖上为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久居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著书、讲学,世称横渠先生。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早年好兵法,自信率骑卒数万可横行匈奴,至欲结队收复洮西失地。遇范仲淹经略西北,劝读《中庸》并亲授之。后又访之释老、诸子,并究心天文、历算,又反求《六经》。讲学关中,故其学派被称为“关学”。登第前后曾讲学京师,并与表侄程颢、程颐过从甚密。提出“太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因“气”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形聚为物,形溃反原”,物质的气不生不灭。批判佛、道“空”、“无”观。指出气“一物二体”,存在着对立矛盾,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内在原因,“天地变化,二端而已”。认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指出对立面的协调、和解。在人性学说上提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命题,认为前者是“于人无不善”的共性,后者是善恶混杂的个性,教育的作用和目的在于“学以变化气质”,存“天地之性”,“学为圣人”。在认识论上提出“有物则有感”,“因物为心”,承认认识来自外界事物,又把认识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指出“闻见之知”的局限是难以尽天下之物和不足以尽天下之故,特别强调“德性之知”,认为“德性之知,不萌于见闻”。认为人的进修德业有“德性上益”与“学问上益”两种途径,即“先尽性以至穷理”的“自诚明”过程与“先穷理以至尽性”的“自明诚”过程。要求学生“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勇猛前行,一刻不懈,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从人与物同受“天地之气”而生出发,强调“无一物非我”,要求达到“平物我”,“与天为一”的境界,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存,吾顺事;殁,吾宁也。”其思想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等,编入《张子全书》中。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