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喘喘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囷,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① 朱子《考异》:“窦下或有存亮字。” 廖本题注:“公时以言事黜为阳山,故云‘远宰蛮县’,贞元二十年作。”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亦系于是年。
② 驽怯:喻才能低下。驽,劣马;怯,懦弱。
③ 龃龉:上下牙齿对不上。喻意见不合、相抵触。
④ 道:思想、主张、学说。穷:阻塞不通,行不通。
⑤ 喘喘:喘,通惴,《释义》:“惴,本亦作 ,又作喘。”惴惴,恐惧貌。《诗·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以上言己之处境与心情。
⑥ 沈钦韩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秀才之科久废。而明経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自武德以来,明经唯有丁第,进士唯乙科而已。’唐中叶以后,《登科记》、《摭言》所载通为一榜,未审甲乙合并或废甲单举乙乎?自是文人称谓,惟名第居前者号为‘甲科’。”
⑦ 稛载:满载。旧时常以“稛载而归”为赞商人获利而归的敬语。垂橐:向下挂着袋子,即挂着空袋子。《国语·齐》:“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稛载而归。”韩愈反其意而用之,说窦秀才来时满怀希望,归去却一无所获。
⑧ 亮:通“谅”。原谅,体谅。 以上谢窦之远涉,特恐无益于窦。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