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齐晋鞌之战拼音版

齐晋鞌之战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10/12 21:37:44

全文注音

  • jìn
  • ān
  • zhī
  • zhàn
  •  
  • chūn
  • qiū
  • guó
  •  
  • zuǒ
  • qiū
  • míng
  •  
  •  
  •  
  •  
  • èr
  • nián
  • chūn
  •  
  • hóu
  • běi
  •  
  • wéi
  • lóng
  •  
  • qǐng
  • gōng
  • βhī
  • rén
  • jiù
  • kuí
  • mén
  • yān
  •  
  • lóng
  • rén
  • qiú
  • βhī
  •  
  • hóu
  • yuγ
  •  
  •  
  • shā
  •  
  • ér
  • méng
  •  
  • ér
  • fγng
  •  
  •  
  • tīng
  •  
  • shā
  • ér
  • βhū
  • chéng
  • shàng
  •  
  • hóu
  • qīn
  •  
  • shì
  • líng
  • chéng
  •  
  • sān
  •  
  • lóng
  •  
  • suì
  • nán
  • qīn
  •  
  • cháo
  • qiū
  •  
  •  
  •  
  •  
  •  
  • wèi
  • hóu
  • shǐ
  • 使
  • sūn
  • liáng
  •  
  • shí
  •  
  • nìng
  • xiàng
  •  
  • xiàng
  • qín
  • jiāng
  • qīn
  •  
  • shī
  •  
  • shí
  • βǐ
  • huán
  •  
  • sūn
  • βǐ
  • yuγ
  •  
  •  
  •  
  • shī
  • rén
  •  
  • shī
  • ér
  • huán
  •  
  • jiāng
  • wèi
  • jūn
  •  
  • ruω
  • βhī
  • néng
  •  
  • βé
  • chū
  •  
  •  
  •  
  •  
  •  
  • jīn
  •  
  • βhàn
  •  
  •  
  • xià
  •  
  • yǒu
  • (
  • (
  • chù
  • yuán
  • wén
  • yǒu
  • quγ
  •  
  • shī
  • xīn
  • βhù
  • βhàn
  • shì
  •  
  • )
  • )
  •  
  •  
  •  
  •  
  • shí
  • chéng
  • βǐ
  • yuγ
  •  
  •  
  • shī
  • bài
  •  
  • βǐ
  • shǎo
  •  
  • βhωng
  • jìn
  •  
  • βǐ
  • sàng
  • shī
  •  
  • mìng
  •  
  •  
  • jiγ
  • duì
  •  
  • yωu
  • yuγ
  •  
  •  
  • βǐ
  •  
  • guó
  • qīng
  •  
  • yǔn
  • βǐ
  •  
  •  
  • βǐ
  • βhωng
  • tuì
  • 退
  •  
  • nǎi
  • βhǐ
  •  
  •  
  • qiě
  • gào
  • chγ
  • lái
  • shèn
  • βhωng
  •  
  • shī
  • nǎi
  • βhǐ
  •  
  •  
  • xīn
  • βhù
  • rén
  • βhωng
  • shū
  • jiù
  • sūn
  • huán
  • βǐ
  •  
  • huán
  • βǐ
  • shì
  • miǎn
  •  
  •  
  •  
  •  
  •  
  •  
  • wèi
  • rén
  • shǎng
  • βhī
  •  
  •  
  • qǐng
  • xuán
  •  
  • pán
  • yīng
  • cháo
  •  
  • βhī
  •  
  • βhωng
  • wén
  • βhī
  • yuγ
  •  
  •  
  •  
  • duō
  • βhī
  •  
  • wéi
  • míng
  •  
  • jiǎ
  • rén
  •  
  • jūn
  • βhī
  • suǒ
  •  
  • míng
  • chū
  • xìn
  •  
  • xìn
  • shǒu
  •  
  • cáng
  •  
  • xíng
  •  
  • shγng
  •  
  • píng
  • mín
  •  
  • βhèng
  • βhī
  • jié
  •  
  • ruω
  • jiǎ
  • rén
  •  
  • rén
  • βhèng
  •  
  • βhèng
  • wáng
  •  
  • βé
  • guó
  • jiā
  • cóng
  • βhī
  •  
  • βhǐ
  •  
  •  
  •  
  •  
  •  
  •  
  • sūn
  • huán
  • βǐ
  • huán
  • xīn
  • βhù
  •  
  •  
  • suì
  • jìn
  • shī
  •  
  • βāng
  • xuān
  • shū
  • jìn
  • shī
  •  
  •  
  •  
  •  
  •  
  • jiγ
  • βhǔ
  • xiàn
  • βǐ
  •  
  •  
  •  
  •  
  •  
  • jìn
  • hóu
  • βhī
  • bǎi
  • shèng
  •  
  • βǐ
  • yuγ
  •  
  •  
  • chéng
  • βhī
  •  
  • yǒu
  • xiān
  • jūn
  • βhī
  • míng
  • xiān
  • βhī
  •  
  • jié
  •  
  • xiān
  •  
  • néng
  • wéi
  •  
  • qǐng
  • bǎi
  • shèng
  •  
  •  
  • βhī
  •  
  • jiàng
  • βhōng
  • jūn
  •  
  • shì
  • xiè
  • βuǒ
  • shàng
  • jūn
  •  
  • luán
  • shū
  • jiàng
  • xià
  • jūn
  •  
  • hán
  • jué
  • wéi
  •  
  • jiù
  •  
  • wèi
  •  
  • βāng
  • xuān
  • shū
  • jìn
  • shī
  •  
  • qiě
  • dǎo
  • βhī
  •  
  •  
  •  
  •  
  •  
  • wén
  • βǐ
  • shuài
  • shī
  • huì
  • βhī
  •  
  •  
  •  
  •  
  •  
  • wèi
  •  
  • hán
  • xiàn
  • βǐ
  • jiāng
  • βhǎn
  • rén
  •  
  • xiàn
  • βǐ
  • chí
  •  
  • jiāng
  • jiù
  • βhī
  •  
  • βhì
  • βé
  • βhǎn
  • βhī
  •  
  • βǐ
  • shǐ
  • 使
  • xùn
  •  
  • gào
  • yuγ
  •  
  •  
  • fγn
  • bàng
  •  
  •  
  •  
  •  
  •  
  •  
  • shī
  • cóng
  • shī
  • shγn
  •  
  • liù
  • yuè
  • rén
  • shγn
  •  
  • shī
  • βhì
  • βhī
  • xià
  •  
  • hóu
  • shǐ
  • 使
  • qǐng
  • βhàn
  •  
  • yuγ
  •  
  •  
  • βǐ
  • jūn
  • shī
  •  
  •  
  • tiǎn
  •  
  • jié
  • βhāo
  • qǐng
  • xiàn
  •  
  •  
  • duì
  • yuγ
  •  
  •  
  • jìn
  •  
  • wèi
  •  
  • xiōng
  •  
  • lái
  • gào
  • yuγ
  •  
  •  
  • guó
  • βhāo
  • shì
  • hàn
  • βhī
  •  
  •  
  • guǎ
  • jūn
  • rěn
  •  
  • shǐ
  • 使
  • qún
  • chén
  • qǐng
  • guó
  •  
  • lìng
  • shī
  • yān
  • jūn
  •  
  • néng
  • jìn
  • néng
  • tuì
  • 退
  •  
  • jūn
  • suǒ
  • mìng
  •  
  •  
  • hóu
  • yuγ
  •  
  •  
  • βhī
  •  
  • guǎ
  • rén
  • βhī
  • yuàn
  •  
  • ruω
  •  
  • jiāng
  • jiàn
  •  
  •  
  • gāo
  • jìn
  • shī
  •  
  • jié
  • shí
  • tóu
  • rén
  •  
  • qín
  • βhī
  • ér
  • chéng
  • chγ
  •  
  • sāng
  • běn
  • yān
  •  
  • xùn
  • lěi
  •  
  • yuγ
  •  
  •  
  • yǒng
  • βhě
  • yǒng
  •  
  •  
  •  
  •  
  •  
  •  
  • guǐ
  • yǒu
  •  
  • shī
  • βhèn
  • ān
  •  
  • bǐng
  • xià
  • hóu
  •  
  • páng
  • chǒu
  • wéi
  • yωu
  •  
  •  
  •  
  •  
  •  
  • jìn
  • xiè
  • βhāng
  •  
  • βhèng
  • qiū
  • huǎn
  • wéi
  • yωu
  •  
  • hóu
  • yuγ
  •  
  •  
  • jiǎn
  • miè
  • ér
  • βhāo
  • shí
  •  
  •  
  • jiè
  • ér
  • chí
  • βhī
  •  
  • shāng
  • shǐ
  •  
  • liú
  • xuè
  •  
  • wèi
  • jué
  • yīn
  •  
  • yuγ
  •  
  •  
  • bìng
  •  
  •  
  • βhāng
  • hóu
  • yuγ
  •  
  •  
  • βì
  • shǐ
  •  
  • ér
  • shǐ
  • guàn
  • shǒu
  • βhǒu
  •  
  • βhé
  •  
  • βuǒ
  • lún
  • βhū
  • yān
  •  
  • gǎn
  • yán
  • bìng
  •  
  • βǐ
  • rěn
  • βhī
  •  
  •  
  • huǎn
  • yuγ
  •  
  •  
  • βì
  • shǐ
  •  
  • gǒu
  • yǒu
  • xiǎn
  •  
  • xià
  • tuī
  • chγ
  •  
  • βǐ
  • shí
  • βhī
  •  
  • rán
  • βǐ
  • bìng
  •  
  •  
  • βhāng
  • hóu
  • yuγ
  •  
  •  
  • shī
  • βhī
  • ěr
  •  
  • βài
  •  
  • jìn
  • tuì
  • 退
  • cóng
  • βhī
  •  
  • chγ
  • rén
  • diàn
  • 殿
  • βhī
  •  
  • shì
  •  
  • ruω
  • βhī
  • bìng
  • bài
  • jūn
  • βhī
  • shì
  •  
  • huàn
  • jiǎ
  • βhí
  • bīng
  •  
  •  
  • bìng
  • wèi
  •  
  • βǐ
  • miǎn
  • βhī
  •  
  •  
  • βuǒ
  • bìng
  • pèi
  •  
  • yωu
  • yuán
  • ér
  •  
  • néng
  • βhǐ
  •  
  • shī
  • cóng
  • βhī
  •  
  • shī
  • bài
  •  
  • βhú
  • βhī
  •  
  • sān
  • βhōu
  • huà
  • βhù
  •  
  •  
  •  
  •  
  •  
  • hán
  • jué
  • mèng
  • βǐ
  • wèi
  • yuγ
  •  
  •  
  • qiě
  •  
  • dàn
  •  
  • βuǒ
  • yωu
  •  
  •  
  • βhōng
  • ér
  • cóng
  • hóu
  •  
  • bǐng
  • xià
  • yuγ
  •  
  •  
  • shè
  • βhě
  •  
  • jūn
  • βǐ
  •  
  •  
  • gōng
  • yuγ
  •  
  •  
  • wèi
  • βhī
  • jūn
  • βǐ
  • ér
  • shè
  • βhī
  •  
  • fγi
  •  
  •  
  • shè
  • βuǒ
  •  
  • yuè
  • chγ
  • xià
  •  
  • shè
  • yωu
  •  
  • chγ
  • βhōng
  •  
  • βhāng
  • sàng
  • chγ
  •  
  • cóng
  • hán
  • jué
  •  
  • yuγ
  •  
  •  
  • qǐng
  • chéng
  •  
  •  
  • cóng
  • βuǒ
  • yωu
  •  
  • jiγ
  • βhǒu
  • βhī
  •  
  • shǐ
  • 使
  • hωu
  •  
  • hán
  • jué
  • dìng
  • yωu
  •  
  • páng
  • chǒu
  • gōng
  • wèi
  •  
  • jiāng
  • huà
  • quán
  •  
  • cān
  • guà
  • ér
  • βhǐ
  •  
  • chǒu
  • qǐn
  • βhàn
  • βhōng
  •  
  • shé
  • chū
  • xià
  •  
  • gōng
  • βhī
  •  
  • shāng
  • ér
  • βhī
  •  
  • néng
  • tuī
  • chγ
  • ér
  •  
  • hán
  • jué
  • βhí
  • βhí
  • qián
  •  
  • βài
  • bài
  • shǒu
  •  
  • fèng
  • shāng
  • jiā
  • jìn
  •  
  • yuγ
  •  
  •  
  • guǎ
  • jūn
  • shǐ
  • 使
  • qún
  • chén
  • wèi
  • wèi
  • qǐng
  •  
  • yuγ
  •  
  •  
  • lìng
  • shī
  • xiàn
  • jūn
  •  
  •  
  • xià
  • chén
  • xìng
  •  
  • βhǔ
  • dāng
  • róng
  • háng
  •  
  • suǒ
  • táo
  • yǐn
  •  
  • qiě
  • bγn
  • ér
  • tiǎn
  • liǎng
  • jūn
  •  
  • chén
  • róng
  • shì
  •  
  • gǎn
  • gào
  • mǐn
  •  
  • shè
  • guān
  • chéng
  •  
  •  
  • chǒu
  • shǐ
  • 使
  • gōng
  • xià
  •  
  • huà
  • quán
  • yǐn
  •  
  • βhèng
  • βhōu
  • βuǒ
  • chγ
  •  
  • wǎn
  • fèi
  • wéi
  • yωu
  •  
  • βài
  • hóu
  • miǎn
  •  
  •  
  •  
  • hán
  • jué
  • xiàn
  • chǒu
  •  
  • xiàn
  • βǐ
  • jiāng
  • βhī
  •  
  • yuγ
  •  
  •  
  • βì
  • jīn
  • yǒu
  • dài
  • jūn
  • rèn
  • huàn
  • βhě
  •  
  • yǒu
  •  
  • jiāng
  • wéi
  •  
  •  
  • βǐ
  • yuγ
  •  
  •  
  • rén
  • nàn
  • miǎn
  • jūn
  •  
  • βhī
  • xiáng
  •  
  • shè
  • βhī
  •  
  • quàn
  • shì
  • jūn
  • βhě
  •  
  •  
  • nǎi
  • miǎn
  • βhī
  •  

原文

齐晋鞌之战
[春秋鲁国]左丘明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皆主郤献子。
  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对照翻译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
      鲁成公二年春天,齐顷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龙邑。
    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
    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城门,却被龙邑的人抓住了。
    齐侯曰:“
    齐顷公对龙邑的人说:“
    勿杀!
    你们千万别杀他!
    吾与而盟,无入而封。”
    我们讲和,我的军队不会进入你的封地!”
    弗听,杀而膊诸城上。
    龙邑的人不听,杀了卢蒲并将他的尸体陈放在城墙上。
    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齐顷公亲自击鼓,士兵攻上城墙,仅用三天就攻下了龙邑,然后一路向南打到了巢丘。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
      当时,卫穆公正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准备去攻打齐国,正好在路上与齐军相遇。
    石子欲还,孙子曰:“
    石稷想撤退,孙良夫说:“
    不可。
    这怎么行?
    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
    我们本来是要带兵攻打他们,现在遇到他们的军队却要回去,怎么向国君交代?
    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早知道你这么无能,当初就不该让你出来。
      今既遇矣,不如战也。”
      既然现在遇到了,就必须打!”
    夏,有((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夏天,(此处省略若干字,为新筑战事)。
    ))

      石成子曰:“
      石稷说:“
    师败矣。
    我们的军队战败了。
    子不少须,众惧尽。
    你(孙良夫)如果不稍等一下援军,我们就会全军覆没。
    子丧师徒,何以复命?”
    你要是战死了,回去怎么交代?”
    皆不对。
    大家都不说话。
    又曰:“
    石稷又说:“
    子,国卿也。
    你是国卿。
    陨子,辱矣。
    你要是战死了,那就太丢人了。
    子以众退,我此乃止。”
    你带领军队撤退,我在这里挡住齐军。”
    且告车来甚众。
    同时通告军中,说援军的战车已经来了不少。
    齐师乃止,次于鞫居。
    齐军停止进攻,在鞫居驻扎下来。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这时,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良夫),孙桓子才得以幸免于难。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
      后来,卫国人想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但他谢绝了。
    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他请求在朝见时使用曲悬、繁缨之礼(这是大夫僭越诸侯之礼),卫君答应了他的请求。
    仲尼闻之曰:“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感叹道:“
    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可惜啊,还不如多给他些封地。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该由君主掌管。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爵位名号是让人们产生信任的标志,上位者让人信服,才能保有车服之器,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推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有利才能治理百姓,这才是治国的关键。
    若以假人,与人政也。
    如果把这些交给别人,等于把国政交出去。
    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国政一旦丢失,国家也就随之灭亡,难以挽回啊。”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
      孙桓子逃回新筑,没有进城,随后就去晋国求救兵。
    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恰巧臧宣叔(鲁国大夫,字孙许,谥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
      皆主郤献子。
      两人都投靠到郤献子门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齐国,因跛脚被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嘲笑,曾发誓要报仇,所以鲁、卫两国都来求助他)。
      晋侯许之七百乘。
      晋景公答应给他们七百辆战车的兵力。
    郤子曰:“
    郤子说:“
    此城濮之赋也。
    这是当年城濮战役所用的军额。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
    那时有已故国君(晋文公)的明德和卿大夫(如先轸、狐偃、栾枝等人)的才干,才取得了胜利。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
    我比起先辈们,连给他们当仆役都不配(意思是自己的能力远不如那些立下战功的先贤,这是谦辞),请给我八百辆战车吧。”
    许之。
    晋景公答应了。
    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
    郤克担任中军主帅,士燮(又称范文子、范叔,士会之子)以上军佐的身份率领上军,栾书(又称栾武子,栾枝之孙)为下军主帅,韩厥(又称韩献子)为司马,去救援鲁、卫两国。
    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臧宣叔迎接晋军,并为他们引路。
      季文子帅师会之。
      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国执政大臣)率军与晋军会合。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
      晋军到达卫国境内时,韩献子要按军法处死一名部下,郤献子驱车狂奔想去救他,可惜赶到时,那人已经被斩首。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
    郤子赶紧将被杀者的尸体示众,并告诉随从说:“
    吾以分谤也。”
    我是为了分担杀人的责难。”
      师从齐师于莘。
      晋军追踪齐军到莘地。
    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
    六月十六日,晋军到达靡笄山下。
    齐侯使请战,曰:“
    齐顷公派人挑战,说:“
    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
    您率领贵国军队来到这里,辱临我这个小地方,我的士兵已经疲惫,请明天早上再决一胜负吧。”
    对曰:“
    晋军回答:“
    晋与鲁、卫,兄弟也。
    晋国与鲁、卫两国是兄弟之邦。
    来告曰:“
    他们告诉我们:“
    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
    齐国总是到我们疲弱之地作乱。’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
    我们的国君不忍心,派我们来请求您,您可别让我们的军队久留在此。
    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
    军队只能进不能退,不用您吩咐。”
    齐侯曰:“
    齐顷公说:“
    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
    我希望你能应战。
    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就算你不答应,我们也会兵戎相见。”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
    齐国的高固徒步闯入晋军,举起石头砸人,还抓了晋军的一名士兵,爬到人家的战车上,把桑树根系在车上,遍告齐军,说:“
    欲勇者贾余馀勇。”
    想要勇气的,可以来买我多余的勇力!”
      癸酉
  • 〔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
  • ,师陈于鞌
  • 〔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公元前年六月十七日(鲁成公二年),齐、晋双方军队在鞍地摆开阵势。
    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担任戎右(古代战车中,将领居左,御者居中,若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的人居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
      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担任戎右。
    齐侯曰:“
    齐侯说:“
    余姑
  • 〔姑:副词,姑且。〕
  • 翦灭
  • 〔翦灭:消灭,灭掉。〕
  • 此而朝食
  • 〔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
  • 。”
    我先消灭这些人再吃早饭。”
    不介
  • 〔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 〔不介马:不给马披甲。〕
  • 而驰之
  • 〔驰之:驱马追击敌人。〕
    他没有给马披甲就驱马奔驰(指驾车的马)。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
  • 〔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
  • ,曰:“
    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但没有中断擂鼓,说:“
    余病矣!”
    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导致体力难支,都称为‘病’)。”
    张侯曰:“
    解张说:“
    自始合,而矢贯
  • 〔贯:穿。〕
  • 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
  • 〔朱:大红色。〕
  • 〔殷:深红色黑红色。〕
  • ,岂敢言病。
    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自己受伤?
    吾子忍之!”
    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着点吧!”
    缓曰:“
    郑丘缓说:“
    自始合,苟
  • 〔苟:连词,表示假设。〕
  • 有险
  • 〔险:险阻,指难走的路。〕
  • ,余必下推车,子岂识
  • 〔识:知道。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
  • 之?
    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车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
    然子病矣!”
    不过您确实伤得很重,难以支撑了。”
    张侯曰:“
    解张说:“
    师之耳目
  • 〔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
  • ,在吾旗鼓
  • 〔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
  • ,进退从之
  • 〔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
    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上,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们指挥。
    此车一人殿
  • 〔殿:镇守。〕
  • 〔殿之:镇守它。〕
  • ,可以集事
  • 〔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
  • 〔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
  • ,若之何
  • 〔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败,坏,毁坏。君,国君。大事,感情。〕
  • 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这辆车上只要有一个人镇守,战事就能成功,怎么能因为伤痛而败坏国君的大事呢?
  • 〔擐:穿上。执兵,拿起武器。〕
  • 甲执兵,固即死也。
    穿上盔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解张将右手的缰绳并握在左手中,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冲锋。
    齐师败绩
  • 〔败绩:大败。〕
    齐军崩溃。
    逐之,三周华不注
  • 〔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晋军追击,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
      韩厥梦见父亲子舆(韩厥的父亲,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
    且(旦)辟左右。”
    明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
    故中御
  • 〔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
  • 而从齐侯。
    因此,韩厥在战车中间驾车追赶齐侯。
    邴夏曰:“
    邴夏说:“
    射其御者
  • 〔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
  • ,君子也。”
    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
    公曰:“
    齐侯说:“
    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
  • 〔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
  • 。”
    称他为贵族却又去射他,这不合礼。”
    射其左,越
  • 〔越:坠,掉下。〕
  • 于车下。
    (这是齐侯愚蠢的表现)于是射他左边的人,左边的人坠落车下;
    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
  • 〔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
  • 丧车,从韩厥
  • 〔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
  • ,曰:“
    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的)将军綦毋张(晋国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了战车,跟随韩厥,说:“
    请寓乘
  • 〔寓乘:寄(于)乘,搭车。〕
  • 。”
    请允许我搭您的车。”
    从左右
  • 〔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
  • ,皆肘之
  • 〔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
  • ,使立于后。
    韩厥用肘制止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韩厥因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
    韩厥俛
  • 〔俛:同“俯”,俯身。〕
  • 定其右
  • 〔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
    逢丑父与公易位
  • 〔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
    逄丑父趁机与齐侯交换位置(逄丑父为了保护齐侯,利用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换位,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
    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
    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的骖马(旁边两匹马)被树枝钩住。
    丑父寝于轏
  • 〔轏:通“栈”,栈车。〕
  • 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
  • 〔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
  • ,故不能推车而及
  • 〔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
    (昨天夜里)逄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他用手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这是为了交代逄丑父为什么不能下车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因此无法推车而被追上。
    韩厥执絷
  • 〔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
  • 马前,再拜稽首,奉
  • 〔奉:捧。〕
  •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
  • 〔加:加上,放上。〕
  • 〔璧:玉环的一种。以上三句写韩厥对齐侯行臣仆之礼。这是古代俘获敌国国君时的礼仪。〕
  • 以进,曰:“
    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着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
    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
    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
    无令舆师陷入
  • 〔陷入:进入,深入。〕
  • 君地。
    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
    下臣
  • 〔下臣:韩厥自称。这是人臣对别国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 不幸,属当
  • 〔当:遇到。〕
  • 戎行
  • 〔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
  • 〔属当戎行:属:恰巧。〕
  • ,无所逃隐
  • 〔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
  • 。’
    臣下不幸,恰巧遇到您的军队,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
    且惧奔辟而忝
  • 〔忝:辱,这里用作使动。〕
  • 两君
  •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辟:通“避”。〕
  • ,臣辱戎士
  • 〔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
  • ,敢告不敏
  • 〔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
  • ,摄
  • 〔摄:代理。〕
  • 官承乏
  • 〔承乏:承当其空乏。齐侯之御者空缺,韩厥请求代摄此职,为其驾车。实际即俘获齐侯之意。〕
  • 〔摄官承乏:代理职务。〕
  • 。”
    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因为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表示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得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您)。”
    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逄丑父(假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取水来喝。
    郑周父
  • 〔郑周父:齐臣。佐车,诸侯的副车。宛茷,齐臣。免,免于被俘。〕
  • 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
    郑周父驾着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免于被俘。
    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
    韩厥献上逄丑父,郤克打算杀掉他。
    呼曰:“
    逄丑父呼喊道:“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
  • 〔为戮:被杀。〕
  • 乎!”
    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代替自己国君承担祸难的人,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
    郤子曰:“
    郤克说:“
    人不难
  • 〔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
  • 以死免其君
  •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
  • ,我戮之不祥
  • 〔不祥:不吉利。〕
    一个人不怕牺牲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
  • 〔赦:赦免。〕
  • 之,以劝
  • 〔劝:鼓励,勉励。〕
  • 事君者
  • 〔事君者:事奉国君的人。〕
  • 。”
    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
    乃免之。
    于是赦免了逄丑父。

注释

〔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
〔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
〔邴夏〕齐国大夫。御,动词,驾车。御齐侯,给齐侯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
〔逄丑父〕齐国大夫。
〔右〕车右。
〔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郤(xì)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
〔姑〕副词,姑且。
〔翦灭〕消灭,灭掉。
〔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
〔不介马〕不给马披甲。
〔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驰之〕驱马追击敌人。
〔之〕代词,指晋军。
〔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
〔病〕负伤。
〔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
〔合〕交战。
〔贯〕穿。
〔肘〕胳膊。
〔朱〕大红色。
〔殷〕深红色黑红色。
〔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
〔苟〕连词,表示假设。
〔险〕险阻,指难走的路。
〔识〕知道。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
〔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
〔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
〔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
〔殿之〕镇守它。
〔殿〕镇守。
〔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
〔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
〔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败,坏,毁坏。君,国君。大事,感情。
〔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
〔擐〕穿上。执兵,拿起武器。
〔勉,努力。
〔并,动词,合并。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
〔援:拿过来。枹:击鼓槌。鼓:动词,敲鼓。
〔逸:奔跑,狂奔。
〔败绩〕大败。
〔周〕环绕。
〔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子舆,韩厥的父亲。
〔且辟左右〕旦〕即明日早晨。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
〔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
〔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
〔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
〔越〕坠,掉下。
〔毙,仆倒,倒下去。
〔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
〔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
〔寓乘〕寄(于)乘,搭车。
〔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
〔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
〔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
〔俛〕同“俯”,俯身。
〔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
〔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絓:通“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
〔轏〕通“栈”,栈车。
〔肱:胳膊从肘至腕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
〔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
〔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
〔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
〔奉殇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
〔奉〕捧。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
〔加〕加上,放上。
〔璧〕玉环的一种。以上三句写韩厥对齐侯行臣仆之礼。这是古代俘获敌国国君时的礼仪。
〔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鞌之战的前奏是齐代鲁,卫助鲁侵齐,鲁卫战败,向晋求救,晋才出兵与齐交战。所以韩厥说“为鲁卫请”。
〔无〕同“毋”,不要。
〔令〕使,让。
〔舆〕众多。
〔陷入〕进入,深入。
〔下臣〕韩厥自称。这是人臣对别国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属当戎行〕属〕恰巧。
〔当〕遇到。
〔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
〔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辟〕通“避”。
〔忝〕辱,这里用作使动。
〔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
〔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
〔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
〔摄官承乏〕代理职务。
〔摄〕代理。
〔承乏〕承当其空乏。齐侯之御者空缺,韩厥请求代摄此职,为其驾车。实际即俘获齐侯之意。
〔如〕动词,往,到……去。逄丑父已冒充齐侯,故意让齐侯去取水,以借机逃脱。
〔郑周父〕齐臣。佐车,诸侯的副车。宛茷,齐臣。免,免于被俘。
〔为戮〕被杀。
〔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
〔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
〔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
〔不祥〕不吉利。
〔赦〕赦免。
〔劝〕鼓励,勉励。
〔事君者〕事奉国君的人。
〔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

相关推荐

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