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蒲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无入而封。”弗听,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士陵城,三日,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卫侯使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齐,与齐师遇。石子欲还,孙子曰:“不可。以师伐人,遇其师而还,将谓君何?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今既遇矣,不如战也。”夏,有((此处原文有缺,失新筑战事。))
石成子曰:“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子丧师徒,何以复命?”皆不对。又曰:“子,国卿也。陨子,辱矣。子以众退,我此乃止。”且告车来甚众。齐师乃止,次于鞫居。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
皆主郤献子。
晋侯许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请八百乘。”许之。郤克将中军,士燮佐上军,栾书将下军,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臧宣叔逆晋师,且道之。
季文子帅师会之。
及卫地,韩献子将斩人,郤献子驰,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谤也。”
师从齐师于莘。六月壬申,师至于靡笄之下。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鞌之战〕春秋时期的著名战役之一。战争的实质是齐晋争霸。由于齐侯骄傲轻敌,而晋军同仇敌忾士气旺盛,战役以齐败晋胜而告终。
〔鞌〕通“鞍”,齐国地名,在今山东济南西北。
〔癸酉〕成公二年的六月十七日。师,指齐晋两国军队。陈,列阵,摆开阵势。
〔邴夏〕齐国大夫。御,动词,驾车。御齐侯,给齐侯驾车。齐侯,齐国国君,指齐顷公。
〔逄丑父〕齐国大夫。
〔右〕车右。
〔解张郑丘缓〕都是晋臣,“郑丘”是复姓。郤(xì)克,晋国大夫,是这次战争中晋军的主帅。又称郤献子郤子等。
〔姑〕副词,姑且。
〔翦灭〕消灭,灭掉。
〔朝食〕早饭。这里是“吃早饭”的意思。这句话是成语“灭此朝食”的出处。
〔不介马〕不给马披甲。
〔介〕甲。这里用作动词,披甲。
〔驰之〕驱马追击敌人。
〔之〕代词,指晋军。
〔未绝鼓音〕鼓声不断。古代车战,主帅居中,亲掌旗鼓,指挥军队。“兵以鼓进”,击鼓是进军的号令。
〔病〕负伤。
〔张侯,即解张。“张”是字,“侯”是名,人名字连用,先字后名。
〔合〕交战。
〔贯〕穿。
〔肘〕胳膊。
〔朱〕大红色。
〔殷〕深红色黑红色。
〔吾子〕您,尊敬。比说“子”更亲切。
〔苟〕连词,表示假设。
〔险〕险阻,指难走的路。
〔识〕知道。之,代词,代“苟有险,余必下推车”这件事,可不译。
〔师之耳目〕军队的耳目(指注意力)。
〔在吾旗鼓〕在我们的旗子和鼓声上。
〔进退从之〕前进后退都听从它们。
〔殿之〕镇守它。
〔殿〕镇守。
〔可以集事〕可以(之)集事,可以靠它(主帅的车)成事。
〔集事〕成事,指战事成功。
〔若之何〕固定格式,一般相当于“对……怎么办”“怎么办”。这里是和语助词“其”配合,放在谓语动词前加强反问,相当于“怎么”“怎么能”。以,介词,因为。败,坏,毁坏。君,国君。大事,感情。
〔古代国家大事有两件〕祭祀与战争。这里指战争。
〔擐〕穿上。执兵,拿起武器。
〔勉,努力。
〔并,动词,合并。辔〕马缰绳。古代一般是四匹马拉一车,共八条马缰绳,两边的两条系在车上,六条在御者手中,御者双手执之。“左并辔”是说解张把马缰绳全合并到左手里握着。
〔援:拿过来。枹:击鼓槌。鼓:动词,敲鼓。
〔逸:奔跑,狂奔。
〔败绩〕大败。
〔周〕环绕。
〔华不注〕山名,在今山东济南东北。
〔韩厥,晋大夫,在这次战役中任司马。子舆,韩厥的父亲。
〔且辟左右〕旦〕即明日早晨。辟,同“避”,避开。其父在梦中告知,明晨交战,避开车之左右而居中。
〔中御〕在战车中间为御者。当时战车,只有天子诸侯主帅之车将在中间,其他战车皆御者在中间,左为将,右为车右,韩厥为司马,是军中之将,本应在左,因有“旦辟左右”之梦,故居中为御者。
〔御者〕指韩厥,其仪态如君子,邴夏请齐侯射之。
〔非礼也〕戎事(打仗)以杀敌为礼,齐侯的话说明他不懂戎礼。
〔越〕坠,掉下。
〔毙,仆倒,倒下去。
〔綦毋张〕晋大夫。姓綦毋,名张。丧车,丢失了车。
〔从韩厥〕跟着韩厥。寓,寄。
〔寓乘〕寄(于)乘,搭车。
〔从左右〕跟随(韩厥)想站左边右边。
〔皆肘之〕都用肘推开他。
〔肘〕名词用作动词,用肘推。
〔俛〕同“俯”,俯身。
〔定其右〕把车右之身体放稳固,以免坠于车下。
〔易位〕调换位置。逄丑父乘韩厥俯身之机,与齐侯调换位置,己居中,齐侯居右。当时军中君主与将士之服相同,韩厥未见过二人,故不能分辨。逄丑父与君易位,准备危急时掩护齐侯逃走。
〔华泉,泉名,在华不注山下。骖〕骖马。古代用三马或四马驾车,中间驾辕的马叫服马,左右两边的马叫骖马。絓:通“挂”,绊住。边马挂在树上,车不得行。
〔轏〕通“栈”,栈车。
〔肱:胳膊从肘至腕的部分。此处指整个胳膊。
〔伤而匿之〕匿〕隐藏,这里是“隐瞒”的意思。此为追述前事,逄丑父击蛇受伤,隐瞒伤情未报。
〔故不能推车而及〕因胳膊受伤不能推车出险,而被敌人赶上。
〔执絷〕絷〕绊马索。齐侯之边马被绊住,韩厥为其解开,执索立于马前。
〔奉殇加璧以进〕向齐侯进酒献璧。
〔奉〕捧。
〔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犹如后代的酒杯。
〔加〕加上,放上。
〔璧〕玉环的一种。以上三句写韩厥对齐侯行臣仆之礼。这是古代俘获敌国国君时的礼仪。
〔寡君,臣子对别国称自己国君的谦词。鞌之战的前奏是齐代鲁,卫助鲁侵齐,鲁卫战败,向晋求救,晋才出兵与齐交战。所以韩厥说“为鲁卫请”。
〔无〕同“毋”,不要。
〔令〕使,让。
〔舆〕众多。
〔陷入〕进入,深入。
〔下臣〕韩厥自称。这是人臣对别国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属当戎行〕属〕恰巧。
〔当〕遇到。
〔戎行〕兵车的行列,指齐军。恰巧遇到您(齐军)的军队。
〔无所逃隐〕隐〕隐蔽躲藏。无处逃避此职。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辟〕通“避”。
〔忝〕辱,这里用作使动。
〔忝两君〕使齐君晋君受辱没。
〔臣辱戎士〕我不配当戎士。
〔敢告不敏〕不敏〕谦词,不才之意。请告之不才。
〔摄官承乏〕代理职务。
〔摄〕代理。
〔承乏〕承当其空乏。齐侯之御者空缺,韩厥请求代摄此职,为其驾车。实际即俘获齐侯之意。
〔如〕动词,往,到……去。逄丑父已冒充齐侯,故意让齐侯去取水,以借机逃脱。
〔郑周父〕齐臣。佐车,诸侯的副车。宛茷,齐臣。免,免于被俘。
〔为戮〕被杀。
〔为〕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
〔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不以用死换得其君脱离危难为难。
〔难〕“认为……难”,“把……看作难事”。
〔免〕“使……免”,“使……脱身”,使动用法。
〔不祥〕不吉利。
〔赦〕赦免。
〔劝〕鼓励,勉励。
〔事君者〕事奉国君的人。
〔乃〕副词,表示前后两事事理相因,相当于“于是就〕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