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阿房宫赋拼音版

阿房宫赋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8/2 23:01:25

全文注音

  • ē
  • páng
  • gōng
  •  
  • táng
  • dài
  •  
  •  
  •  
  •  
  •  
  • liù
  • wáng
  •  
  • hǎi
  •  
  • shǔ
  • shān
  •  
  • ē
  • páng
  • chū
  •  
  • sān
  • bǎi
  •  
  • tiān
  •  
  • shān
  • běi
  • gòu
  • γr
  • βī
  • 西
  • zhγ
  •  
  • zhí
  • zǒu
  • βián
  • yáng
  •  
  • èr
  • chuān
  • rωng
  • rωng
  •  
  • liú
  • gōng
  • qiáng
  •  
  • lωu
  •  
  • shí
  •  
  • láng
  • yāo
  • màn
  • huí
  •  
  • yán
  • gāo
  • zhuω
  •  
  • bào
  • shì
  •  
  • gōu
  • βīn
  • dòu
  • jiǎo
  •  
  • pán
  • pán
  • yān
  •  
  • qūn
  • qūn
  • yān
  •  
  • fēng
  • fáng
  • shuǐ
  •  
  • chù
  • zhī
  • qiān
  • wàn
  • luò
  •  
  • cháng
  • qiáo
  •  
  • wèi
  • yún
  • lωng
  •  
  • dào
  • βíng
  • kōng
  •  
  • hωng
  •  
  • gāo
  • míng
  •  
  • zhī
  • βī
  • 西
  • dōng
  •  
  • tái
  • nuǎn
  • βiǎng
  •  
  • chūn
  • guāng
  • rωng
  • rωng
  •  
  • diàn
  • 殿
  • lěng
  • βiù
  •  
  • fēng
  •  
  • zhī
  • nèi
  •  
  • gōng
  • zhī
  • jiān
  •  
  • γr
  • hòu
  •  
  •  
  •  
  •  
  •  
  • fēi
  • pín
  • yìng
  • qiáng
  •  
  • wáng
  • huáng
  • sūn
  •  
  • lωu
  • βià
  • diàn
  • 殿
  •  
  • niǎn
  • lái
  • qín
  •  
  • zhāo
  • βián
  •  
  • wγi
  • qín
  • gōng
  • rγn
  •  
  • míng
  • βīng
  • yíng
  • yíng
  •  
  • kāi
  • zhuāng
  • jìng
  •  
  • 绿
  • yún
  • rǎo
  • rǎo
  •  
  • shū
  • βiǎo
  • huán
  •  
  • wèi
  • liú
  • zhǎng
  •  
  • zhī
  • shuǐ
  •  
  • yān
  • βiγ
  • hγng
  •  
  • fγn
  • jiāo
  • lán
  •  
  • lγi
  • tíng
  • zhà
  • jīng
  •  
  • gōng
  • chē
  • guò
  •  
  • yuǎn
  • tīng
  •  
  • yǎo
  • zhī
  • suǒ
  • zhī
  •  
  • rωng
  •  
  • jìn
  • tài
  • yán
  •  
  • màn
  • yuǎn
  • shì
  •  
  • γr
  • wàng
  • βìng
  • yān
  •  
  • yǒu
  • jiàn
  • zhě
  •  
  • sān
  • shí
  • liù
  • nián
  •  
  • yān
  • zhào
  • zhī
  • shōu
  • cáng
  •  
  • hán
  • wèi
  • zhī
  • jīng
  • yíng
  •  
  • chǔ
  • zhī
  • jīng
  • yīng
  •  
  • shì
  • nián
  •  
  • piāo
  • lüè
  • rγn
  •  
  • diγ
  • shān
  •  
  • dàn
  • nγng
  • yǒu
  •  
  • shū
  • lái
  • jiān
  •  
  • dǐng
  • chēng
  • shí
  •  
  • jīn
  • kuài
  • zhū
  •  
  • zhì
  •  
  • qín
  • rγn
  • shì
  • zhī
  •  
  • shèn
  • βī
  •  
  •  
  •  
  •  
  •  
  • jiē
  •  
  • rγn
  • zhī
  • βīn
  •  
  • qiān
  • wàn
  • rγn
  • zhī
  • βīn
  •  
  • qín
  • ài
  • fēn
  • shē
  •  
  • rγn
  • niàn
  • jiā
  •  
  • nài
  • zhī
  • jìn
  • zhū
  •  
  • yòng
  • zhī
  • shā
  •  
  • shǐ
  • 使
  • dòng
  • zhī
  • zhù
  •  
  • duō
  • nán
  • zhī
  • nωng
  •  
  • jià
  • liáng
  • zhī
  • chuán
  •  
  • duō
  • shàng
  • zhī
  • gōng
  •  
  • dīng
  • tωu
  • lín
  • lín
  •  
  • duō
  • zài
  • zhī
  •  
  • fèng
  • cēn
  •  
  • duō
  • zhōu
  • shēn
  • zhī
  •  
  • zhí
  • lán
  • hγng
  • jiàn
  •  
  • duō
  • jiǔ
  • zhī
  • chγng
  • guō
  •  
  • guǎn
  • βián
  • ōu
  •  
  • duō
  • shì
  • rγn
  • zhī
  • yán
  •  
  • shǐ
  • 使
  • tiān
  • βià
  • zhī
  • rγn
  •  
  • gǎn
  • yán
  • γr
  • gǎn
  •  
  • zhī
  • βīn
  •  
  • jiāo
  •  
  • shù
  • jiào
  •  
  • hán
  •  
  • chǔ
  • rγn
  •  
  • lián
  • jiāo
  •  
  •  
  •  
  •  
  •  
  •  
  • miè
  • liù
  • guω
  • zhě
  • liù
  • guω
  •  
  • fēi
  • qín
  •  
  • qín
  • zhě
  • qín
  •  
  • fēi
  • tiān
  • βià
  •  
  • jiē
  •  
  • shǐ
  • 使
  • liù
  • guω
  • ài
  • rγn
  •  
  • qín
  •  
  • shǐ
  • 使
  • qín
  • ài
  • liù
  • guω
  • zhī
  • rγn
  •  
  • sān
  • shì
  • zhì
  • wàn
  • shì
  • γr
  • wγi
  • jūn
  •  
  • shuí
  • γr
  • miè
  •  
  • qín
  • rγn
  • βiá
  • āi
  •  
  • γr
  • hòu
  • rγn
  • āi
  • zhī
  •  
  • hòu
  • rγn
  • āi
  • zhī
  • γr
  • jiàn
  • zhī
  •  
  • shǐ
  • 使
  • hòu
  • rγn
  • γr
  • āi
  • hòu
  • rγn
  •  

原文

阿房宫赋
[唐代]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对照翻译

      六王毕
  • 〔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君,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 ,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 〔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了。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六国的统治灭亡了,全国被秦国统一,川蜀之地的树木被砍尽,山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
    覆压三百余里
  • 〔覆压三百余里:覆盖三百多里地。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 ,隔离天日
  • 〔隔离天日:遮蔽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它面积广大,覆压着三百多里地面,宫殿高耸,把天日都隔离了。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通达。〕
    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
    二川溶溶
  •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
  • ,流入宫墙。
    渭水、樊川浩浩荡荡的,流进宫墙里边。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
    廊腰缦回
  • 〔廊腰缦(màn)回:走廊萦绕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故称。缦,萦绕。回,曲折。〕
  • ,檐牙高啄
  • 〔檐牙高啄: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走廊如绸带般萦回,牙齿般排列的飞檐像鸟嘴向高处啄着。
    各抱地势
  •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说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走向而建。〕
  • ,钩心斗角
  •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楼阁各依地势的高低倾斜而建筑,(低处的屋角)钩住(高处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 〔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盘结交错,曲折回旋,(远观鸟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这是形容长桥似龙。《周易·乾卦》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没有起云,为什么有龙,原来是一座长桥躺在水波上,不是雨过天晴,为什么出虹。
    复道
  • 〔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
  • 行空,不霁何虹?
    原来是天桥在空中行走。
    高低冥迷
  • 〔冥迷:分辨不清。〕
  • ,不知西东。
    (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
    歌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凉。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天里边,一座宫殿中间,气候却不一样。
      妃嫔媵嫱
  •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
  •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六国的宫妃和王子王孙,辞别六国的宫楼,走下六国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他们早上歌唱,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
    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
    渭流涨腻
  • 〔涨腻:涨起了脂膏。〕
  • ,弃脂水也;
    渭水涨起一层油腻,这是宫妃们抛弃了的胭脂水;
    烟斜雾横,焚椒兰
  •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香衣物。〕
  • 也。
    烟霭斜斜上升,云雾横绕空际,这是宫中在焚烧椒、兰制的香料。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雷霆突然震响,这是宫车驶过去了;
    辘辘远听
  •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 ,杳不知其所之也。
    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
  • ,缦立
  • 〔缦立:久立。〕
  • 远视,而望幸焉。
    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宫妃们久久地站着,远远地探视,盼望着皇帝来临。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 〔三十六年:指嬴政在位期间(前247—前210)。〕
    有的宫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
    燕赵之收藏
  •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精英”也指金玉珍宝等物。〕
  •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 〔剽(piāo)掠其人:从百姓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
  • ,倚叠
  • 〔倚叠:堆叠。〕
  • 如山。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 ,弃掷逦迤
  •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嗟乎!
      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人的心。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秦人喜欢奢侈,六国人也眷念故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为什么掠夺时一丁点儿也不放过,用起来却当成泥沙?
    使负栋之柱
  • 〔负栋之柱: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
  • ,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负荷大梁的柱子,比地里耕田的农夫还多;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机杼旁的织女还多;
    钉头磷磷
  • 〔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
  • ,多于在庾
  • 〔庾:谷仓。〕
  • 之粟粒;
    显眼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参差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多;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 〔九土:九州。〕
  • 之城郭;
    纵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呕哑的乐声,比市上人们的语声还要嘈杂。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天下的人,敢怒而不敢言。
    独夫
  •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 之心,日益骄固
  • 〔骄固:骄横顽固。〕
    而独夫的心,日益骄傲而顽固。
    戍卒叫
  • 〔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
  • ,函谷举,楚人一炬
  • 〔楚人一炬:指项羽占领咸阳后纵火焚烧秦宫室。〕
  • ,可怜焦土!
    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刘邦一举攻占函谷,楚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怜阿房宫成了焦土。
      呜呼!
      唉!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嗟乎!
    可叹呀!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 〔递:依次传递。〕
  •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注释

选自《樊川文集》卷一(《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
〔阿房(ē páng)宫,秦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西郊,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六王毕〕六国灭亡了。六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国君,指六国。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一〕统一。
〔蜀山兀,阿房出〕蜀地的山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兀,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出,出现,意思是建成。
〔覆压三百余里〕覆盖三百多里地。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隔离天日〕遮蔽天日。这是形容宫殿楼阁的高大。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走,通达。
〔二川溶溶〕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河水盛大的样子,一说为缓缓流动的样子。
〔廊腰缦(màn)回〕走廊萦绕曲折。廊腰,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故称。缦,萦绕。回,曲折。
〔檐牙高啄〕檐牙高耸,如鸟仰首啄物。檐牙,屋檐翘出如牙齿的部分。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这是说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走向而建。
〔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斗角,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盘盘焉,囷(qūn)囷焉,蜂房水涡〕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盘盘,盘旋的样子。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这是形容长桥似龙。《周易·乾卦》有“云从龙”的话,所以人们认为有龙就应该有云。
〔复道〕楼阁之间架在空中的通道。
〔因上下都有通道,故称。
〔冥迷〕分辨不清。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声响起,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暖。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下文的“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君王及后妃所乘的车。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
〔涨腻〕涨起了脂膏。
〔下文“脂水”,指含有脂粉的洗脸水。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香衣物。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肌肤姿容都娇媚极了。
〔缦立〕久立。
〔三十六年〕指嬴政在位期间(前247—前210)。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精英”也指金玉珍宝等物。
〔剽(piāo)掠其人〕从百姓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
〔倚叠〕堆叠。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逦迤〕连续不断。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
〔负栋之柱〕支撑房屋大梁的柱子。
〔磷磷〕有棱角的样子。这里形容钉头突出。
〔庾〕谷仓。
〔九土〕九州。
〔独夫〕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骄固〕骄横顽固。
〔戍卒叫〕指陈涉吴广起义。
〔楚人一炬〕指项羽占领咸阳后纵火焚烧秦宫室。
〔族〕灭族。
〔递〕依次传递。

相关推荐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03—852
唐京兆萬年人,字牧之。杜佑孫。文宗大和二年進士。初為弘文館校書郎。曾入江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幕與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歷監察御史,黃、池、睦諸州刺史,入為司勛員外郎。武宗會昌中,歷遷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時劉從諫守澤潞,何進滔據魏博,頗驕蹇不循法度。牧作《罪言》,論朝廷用兵之策。后澤潞平,略如其言。又曾注《孫子兵法》。善屬文,工詩,世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后得病,自為墓志,悉取所為文章焚之。有《樊川文集》。
《大辞海》:杜牧(803—853)唐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公元828年)登进士第。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纥的攻掠,诗文中多指陈讽谕时政之作。小诗写景抒情,多清俊生动。也有一些诗写他早年的纵酒狎妓生活。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803—852)唐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孙。大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诗文中多指陈及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牧为“小杜”。有《樊川文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