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
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
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
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
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吴筠(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大辞海》:吴筠(?—778)唐道教学者。字贞节,华阴(今属陕西)人。陶弘景之四传弟子。唐权德舆《宗玄先生文集序》说他著述甚多,合为四百五十篇。用神仙信仰阐发老庄之道,并认为老子之道与孔孟之道实质上不矛盾,主张以道为本,纳儒入道。卒后,弟子谥为“宗玄先生”。著有《神仙可学论》、《玄纲论》等。
《中国人名大词典》:(?—778)唐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字贞节。少为儒生,举进士落第后,入嵩山从潘师正为道士,传正一之法。长于诗文,与当时文士李白﹑孔巢父等均有唱和。玄宗征召为翰林。安史乱前,求归隐茅山。著有文集二十卷,今不传。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778)字贞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年十五,笃志道教,入南阳倚帝山隐居。一说早年曾应进士试,未第,遂退隐求道。天宝初,受召至京师,乃请度为道士,入嵩山嵩阳观,从道士冯齐整学正一之法。旧说其天宝初,曾推荐李白为翰林供奉,实误。天宝十三载,再次被召,入大同殿,为翰林供奉,进《玄纲论》三篇。不久请归山。安史乱起,乃避乱南行,曾栖息于庐山,又游浙中。大历十三年初,在舒州天柱山,撰《天柱山天柱观记》。其年卒于宣城道观,门下私谥为宗玄先生。吴筠善著述,对道教理论颇有研究。所著《玄纲论》,分为《明道德》﹑《辨教法》﹑《析疑滞》三篇,凡三十三章,自谓为“总括枢要”之作。又著《神仙可学论》﹑《心目论》﹑《形神可固论》等篇,阐述服气养形﹑修炼成仙方法。又有《太平两同书》二卷。另有《南统大君内丹九章经》一卷,为后人托名之作。吴筠又擅诗赋文章。平生所作凡四五○篇,由王颜类次为三○编,权德舆为作序。称其所作“或遐想理古,以哀世道;或磅礴万象,用冥环枢。稽性命之纪,达人事之变,大率以啬神挫锐为本。至于奇采逸响,琅琅然若戛云璈而凌倒景。崑﹑阆松乔,森然在目。近代游方外而言六义者,先生实主盟焉”。《新唐书·艺文志》载其文集凡一○卷。今仅存《宗玄先生文集》三卷。上列著作,皆收入《正统道藏》。《全唐诗》卷八五三编其诗为一卷,卷八八八补六首。《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八补二首,《续补遗》卷三补一首﹑《续拾》卷一六另补四首又四句。《全唐文》卷九二五﹑九二六编其文为二卷。《旧唐书》卷一九二﹑《新唐书》卷一九六有传,但错误较多。此从《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唐才子传校笺》卷一,参郁贤皓《吴筠荐李白说辨疑》。(陈尚君)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