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台高秋意多,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要使苍生乐至和。
〔龙虎台〕在昌平(今属北京市)境北军都山中,距居庸关二十五里,以群山拱卫如龙虎得名。
《大辞海》:马祖常(1279—1338)元文学家。字伯庸,人称石田先生,世为雍古部,居净州天山(今内蒙古四子王旗西北),其高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随父宦游,徙居光州(今河南潢川)。延祐二年(1315年)成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统中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谥文贞。《元史》本传称其文“宏赡而精核,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而自成一家之言”,其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可传者”。有《石田先生文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79—1338,元光州人,先祖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謚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為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元詩選:》祖常,字伯庸,世為雍古部,居靖州之天山。其高祖錫里吉思,當金季為鳳翔兵馬判官,子孫因號馬氏。曾祖月合,乃從元南伐留汴,後徙光州。祖常七歲知學。延祐初,貢舉法行,鄉貢會試皆第一,廷試為第二人。授應奉翰林文字,擢監察御史。劾奏柄臣鐵木迭兒十罪,罷之。柄臣復相,左遷開平縣尹,因欲中傷之,退居光州。鐵木迭兒死,乃除翰林待制。累遷禮部尚書,兩知貢舉,一為讀卷官,尋參議中書省事,參定親郊禮儀。元統初,拜御史中丞,轉樞密副使,辭歸。起為江南行臺中丞,又改陝西,皆不赴。至正四年卒,年六十。贈河南行省右丞魏郡公,諡文貞。伯庸文章宏贍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習氣,而專以先秦、兩漢為法。與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實相繼後先。尤致力于詩,大篇短章,多可傳者。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浙東廉訪蘇天爵請于朝,刻以行世。序之曰:「公詩接武隋、唐,上追漢、魏。後生爭效慕之,文章為之一變。與會稽袁公、蜀郡虞公、東平王公更唱迭和。金石相宣,而文益奇。」史官陳旅亦曰:「公古詩似漢、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語得西漢之體。」文宗嘗駐蹕龍虎臺,祖常應制賦詩,尤被歎賞,曰:「孰謂中原無碩儒乎!」
《中国人名大词典》:(1279—1338)元汪古部人,字伯庸。高祖为金末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以马为姓。父家居光州(今河南潢川)。延祐进士,授翰林应奉,擢监察御史。至治间,累迁翰林待制。泰定时,任典宝少监,历太子左赞善﹑翰林直学士,拜礼部尚书。至顺间,任中书参政,累迁南台中丞。顺帝即位,除徽政院同知兼知经筵事,改御史中丞。以枢密副使致仕,归光州。文章以先秦两汉为法,宏赡而精赅,多碑志之作;诗圆密清丽,作品中有反映民间疾苦之内容。有《石田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