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拼音版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21:41:38

全文注音

  • zhū
  • mén
  • rén
  • sòng
  • zhì
  • lóng
  • dào
  • zhōng
  • èr
  • shǒu
  •  
  • míng
  •  
  • wáng
  • shǒu
  • rén
  • ɡāo
  • luàn
  • shān
  •  
  • zhū
  • xián
  • xiàng
  • sòng
  • kuì
  • jiàn
  • guān
  •  
  • yún
  • mào
  • jiān
  • chωu
  • zhòng
  •  
  • βēng
  • xuě
  • chuγ
  • zhuω
  • bìn
  • bān
  •  
  • huā
  • zhú
  • táng
  • hái
  • gòng
  •  
  • guì
  • zhγ
  • qiū
  • diàn
  • 殿
  • tγng
  • pān
  •  
  • xiānɡ
  • zuò
  • qín
  • shū
  •  
  • bié
  • hòu
  • yán
  • zài
  • dìng
  • wán
  •  
  • xuě
  • mǎn
  • shān
  • chénɡ
  • guān
  •  
  • guγ
  • xγn
  • bié
  • liǎng
  • máng
  • rán
  •  
  • mén
  • zhēn
  • kuì
  • cωng
  • chén
  •  
  • wēi
  • βú
  • huán
  • ɡuò
  • sòng
  • nián
  •  
  • zūn
  • jiǔ
  • yγn
  • tωng
  • suì
  • wǎn
  •  
  • jiān
  • shū
  • yǒu
  • yàn
  • chūn
  • qián
  •  
  • bǐng
  • zhú
  • tōng
  • xiāo
  • zuò
  •  
  • míng
  • xiānɡ
  • lǒng
  • yān
  •  

原文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对照翻译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一条坑洼不平的小路蜿蜒穿过杂乱的群山,各位好友送我这么远,实在让我心里过意不去。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小溪上方乌云密布,给离别增添了更多忧愁,寒风吹动衣衫,雪花落满了鬓角。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不知何时才能在点着花烛的草堂里再次相聚谈心,我在这里等着听你们金榜题名的好消息。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只要心中彼此挂念,也不必写太多的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能更加用心钻研学问。
    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
    傍晚时分,我来到白雪覆盖的山城关卡,回乡的渴望和离别的伤感让人感到茫然无措。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学生们在我困顿的时候还一直跟着我,这真让我惭愧,也让人想起孔子微服过宋的典故。
    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
    年末了,无论如何也要一起喝酒论道,到了春天别忘了给我写信。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今晚就不要推辞通宵长谈了,过了明天,陇上的烟雾就会隔断我们的思念。

注释


①蹊:小路。间关:这里指诸贤相送走了很远的路。
②桂枝句:秋殿,朝庭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弟喻为折桂。等着听登科及弟的喜讯。
③订顽:订正愚顽。
④及门句:及门,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从陈,跟随,引用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的故事。全句的意思是从学生们跟随自己那天起就感到惭愧。
微服句:微服,为隐蔽身分而改穿的服装。此句用典,《孟子·万章》上记载,孔子在鲁国、卫国过得不顺心,又遇上宋国的司马桓要拦截杀害他,就改变装束通过宋国。
⑤缄书:书信。

             

相关推荐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大辞海》:王守仁(1472—1528)明学者、文学家。字伯安,学者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以忤刘瑾谪贵州龙场驿丞。后官右佥都御史,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嘉靖初授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年)总督两广兼巡抚。隆庆初谥文成。为明代最有影响的理学家,重“知行合一”、“致良知”,谓心即理,心外无理。亦工诗文,不为七子风气所染。有《王文成公全书》。

《大辞海》:王守仁(1472—1529)明哲学家、教育家。幼名云,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曾讲学阳明洞,人称“阳明先生”。弘治进士。历任刑、兵部主事。正德初忤刘瑾,谪为贵州龙场(今修文)驿丞。瑾诛,累擢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进右副都御史。正德十四年(1519年)平定宸濠之乱。嘉靖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嘉靖六年(1527年)总督两广军务,镇压大藤峡瑶、壮等族起义军。初习程朱理学与佛学,后转陆九渊心学,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断言“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明便是天理”;否认心外有理、有事、有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把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其学说在明代中期以后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王守仁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