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前句作者,黄檗。后句作者,李忱。
1.联句:赋诗时,人各一句或几句,合而成篇,称联句。
2.出处:源头。
3.作波涛:掀起波涛。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810——859)即唐宣宗。初名怡,后改名忱。郡望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世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宪宗第十三子。长庆元年,封光王。会昌六年,立为皇太叔,旋即皇帝位。史称宣宗“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人间疾苦”,故大中朝“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虽汉文﹑景不足过也”(《旧唐书·宣宗纪》)。然宣宗朝已危机四伏,实呈回光返照之气象。大中十三年卒,年五十,谥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宣宗好文能诗,亦善行书。每宴,常与学士唱和。公卿出镇,多赋诗饯行。极重科第,留心贡举,察知选士之得失。对朝臣,常问及第与所试诗赋题﹑主司姓名。苟有以科名对者,必大喜;如有才而不中第,亦为之叹息。尝自题“乡贡进士李道龙”。今存诗五首及断句五句,见《全唐诗》卷四,《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收其诗一首,《补遗》卷七又补一首,《续拾》卷二九亦补收二首及重录二断句。其文《全唐文》编为四卷,见卷七九至八二,《唐文拾遗》卷八又补收四一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八﹑《新唐书》卷八《宣宗纪》﹑《唐诗纪事》卷二﹑《书史会要》卷五。(吴在庆)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