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明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山阳以终,信奉佛法。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病故。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主张“尊经”、“载道”。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亦有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大辞海》:李华(约715—774)唐散文家。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登进士第。官监察御史、右补阙。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贬官。后起官至检校吏部员外郎。善古文,与萧颖士齐名,《吊古战场文》、《含元殿赋》等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李遐叔文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67
唐趙州贊皇人,字遐叔。少曠達。擢進士宏辭科。玄宗天寶間官監察御史,累轉侍御史,禮、吏二部員外郎。后去官隱山陽,晚事浮圖法。善屬文,與蕭穎士友善,然時謂不及穎士,文辭綿麗,少宏杰氣。愛獎士類,名隨以重。有《李遐叔文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715?—774
字遐叔,排行三,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及第,天寶二年(743)中博學宏詞科。歷仕秘書省校書郎、監察御史、右補闕。安史亂時,奉母避亂,為叛軍所虜,受偽鳳閣舍人職。兩京既復,貶為杭州司戶參軍。肅宗上元二年(761)為左補闕,加司封員外郎。代宗廣德二年(764),李峴領選江南,辟華入幕,任檢校吏部員外郎,翌年因病棄官,客隱楚州。大歷九年(774)卒。生平見梁肅《為常州獨孤使君祭李員外文》、新舊《唐書》本傳。其為盛唐著名古文家,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新唐書·藝文志四》著錄《李華前集》10卷、《中集》20卷,今佚。后人輯其佚文,成《李遐叔文集》4卷。《全唐詩》存詩1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3首,斷句2。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見李萼。
《唐诗汇评:》李华(715—774),字遐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天宝二年(743),又登博学宏词科。十一载拜监察御史,改右补阙。安史知己,哥舒翰守潼关,表华为掌书记潼关破,华走邺,欲奉老母南逃,被俘受伪职。两京收复,贬杭州司功参军。上元中诏授左补阙,广德中,加司封员外郎,自伤节隳亲亡均告病不赴。李岘领选江淮,召入暮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因病云官,隐居山阳,卒。华工文,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为韩、林先驱。有《李华前集》十卷,《中集》二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一卷。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文辞绵丽,少宏杰气。(萧)颖士健爽自肆,时谓不及颖士,而华*疑过之。……华爱奖士类,名随以重,若独孤及、韩云卿、韩会、李纾、柳识、崔祐甫、皇甫冉、谢良弼、朱巨川,后至执政显官。
《《载酒园诗话又编》:》李遐叔《杂诗》,虽不足以上继陈伯玉、张子寿之《感遇》,要亦正声雅奏也。《咏史》诗大有合于开元、天宝中事,似非无为而作,恨用事多沓拖耳。然如明扬仆伐朝鲜曰:“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三军*裂土,万里讵闻天!”说尽边臣邀功生衅之弊,岂有感于青海之役耶?
《《诗学渊源》:》其诗清而博雅,无损以古;《杂诗》及《咏史》诸作,亦嗣宗、景纯之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