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左传·隐公·隐公元年拼音版

左传·隐公·隐公元年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6 23:43:45

全文注音

  • zuǒ
  • zhuàn
  •  
  • ·
  • yǐn
  • gōng
  •  
  • ·
  • yǐn
  • gōng
  • yuán
  • nián
  •  
  • chūn
  • qiū
  • guó
  •  
  • zuǒ
  • qiū
  • míng
  •  
  •  
  •  
  •  
  •  
  • jīng
  •  
  •  
  •  
  •  
  •  
  • yuán
  • nián
  • chūn
  •  
  • wáng
  • zhēnɡ
  • yuè
  •  
  • sān
  • yuè
  •  
  • gōng
  • zhū
  • mγng
  • miè
  •  
  • xià
  • yuè
  •  
  • zhèng
  • duàn
  • yān
  •  
  • qiū
  • yuè
  •  
  • βiān
  • wáng
  • shǐ
  • 使
  • zǎi
  • xuǎn
  • lái
  • kuì
  • huì
  • gōng
  •  
  • zhòng
  • zhī
  • fèng
  •  
  • jiǔ
  • yuè
  •  
  • sòng
  • rγn
  • mγng
  • 宿
  •  
  • dōng
  • shí
  • yòu
  • èr
  • yuè
  •  
  • zhài
  • lái
  •  
  • gōng
  • shī
  •  
  •  
  •  
  •  
  •  
  •  
  • zhuàn
  •  
  •  
  •  
  •  
  •  
  • huì
  • ɡōnɡ
  • yuán
  • fēi
  • mèng
  •  
  • mèng
  •  
  • shì
  • shēng
  •  
  • shēng
  • yǐn
  • gōng
  •  
  • sòng
  • gōng
  • shēng
  • zhòng
  •  
  • zhòng
  • shēng
  • γr
  • yǒu
  • wγn
  • zài
  • shǒu
  •  
  • yuē
  •  
  • wγi
  • rγn
  •  
  •  
  • zhòng
  • guī
  •  
  • shēng
  • huán
  • gōng
  • γr
  • huì
  • gōng
  • hōng
  •  
  • shì
  • yǐn
  • gōng
  • γr
  • fèng
  • zhī
  •  
  •  
  •  
  •  
  •  
  • yuán
  • nián
  • chūn
  •  
  • wáng
  • zhōu
  • zhēng
  • yuè
  •  
  • shū
  • wèi
  •  
  • shè
  •  
  •  
  •  
  •  
  •  
  • sān
  • yuè
  •  
  • gōng
  • zhū
  • mγng
  • miè
  •  
  • zhū
  •  
  • wèi
  • wáng
  • mìng
  •  
  • shū
  • juγ
  •  
  • yuē
  •  
  • guì
  • zhī
  •  
  • gōng
  • shè
  • wèi
  • γr
  • qiú
  • hǎo
  • zhū
  •  
  • wγi
  • miè
  • zhī
  • mγng
  •  
  •  
  •  
  •  
  •  
  • xià
  • yuè
  •  
  • shuài
  • shī
  • chγng
  • láng
  •  
  • shū
  •  
  • fēi
  • gōng
  • mìng
  •  
  •  
  •  
  •  
  •  
  • chū
  •  
  • zhèng
  • gōng
  • shēn
  •  
  • yuē
  • jiāng
  •  
  • shēng
  • zhuāng
  • gōng
  • gōng
  • shā
  • duàn
  •  
  • zhuāng
  • gōng
  • shēnɡ
  •  
  • jīng
  • jiāng
  • shì
  •  
  • míng
  • yuē
  • shēnɡ
  •  
  • suì
  • zhī
  •  
  • ài
  • gōng
  • shā
  • duàn
  •  
  • zhī
  •  
  • qǐng
  • gōng
  •  
  • gōng
  •  
  • zhuāng
  • gōng
  • wèi
  •  
  • wèi
  • zhī
  • qǐng
  • zhì
  •  
  • gōng
  • yuē
  •  
  •  
  • zhì
  •  
  • yán
  •  
  • guó
  • shū
  • yān
  •  
  • βuó
  • wγi
  • mìng
  •  
  •  
  • qǐng
  • jīng
  •  
  • shǐ
  • 使
  • zhī
  •  
  • wèi
  • zhī
  • jīnɡ
  • chγnɡ
  • βài
  • shū
  •  
  • zhài
  • zhòng
  • yuē
  •  
  •  
  • chγnɡ
  • guò
  • bǎi
  • zhì
  •  
  • guó
  • zhī
  • hài
  •  
  • xiān
  • wáng
  • zhī
  • zhì
  •  
  • ɡuò
  • sān
  • guó
  • zhī
  •  
  • zhōng
  • zhī
  •  
  • xiǎo
  • jiǔ
  • zhī
  •  
  • jīn
  • jīng
  •  
  • fēi
  • zhì
  •  
  • jūn
  • jiāng
  • kān
  •  
  •  
  • gōng
  • yuē
  •  
  •  
  • jiāng
  • shì
  • zhī
  •  
  • yān
  • hài
  •  
  •  
  • duì
  • yuē
  •  
  •  
  • jiāng
  • shì
  • yàn
  • zhī
  • yǒu
  •  
  • zǎo
  • wγi
  • zhī
  • suǒ
  •  
  • shǐ
  • 使
  • màn
  •  
  • màn
  •  
  • nán
  • βú
  •  
  • màn
  • cǎo
  • yóu
  • chú
  •  
  • kuàng
  • jūn
  • zhī
  • chǒng
  •  
  •  
  • gōng
  • yuē
  •  
  •  
  • duō
  • xíng
  •  
  • dài
  • zhī
  •  
  •  
  •  
  •  
  •  
  •  
  • γr
  • βài
  • shū
  • mìng
  • 西
  •  
  • běi
  • èr
  •  
  • gōng
  • yuē
  •  
  •  
  • guó
  • kān
  • èr
  •  
  • jūn
  • jiāng
  • ruò
  • zhī
  •  
  • ruò
  • βài
  • shū
  •  
  • chγn
  • qǐnɡ
  • shì
  • zhī
  •  
  • ruò
  •  
  • qǐng
  • chú
  • zhī
  •  
  • shēng
  • mín
  • xīn
  •  
  •  
  • gōng
  • yuē
  •  
  •  
  • yōng
  •  
  • jiāng
  •  
  •  
  • βài
  • shū
  • yòu
  • shōu
  • èr
  • wγi
  •  
  • zhì
  • lǐn
  • yán
  •  
  • fēng
  • yuē
  •  
  •  
  •  
  • hòu
  • jiāng
  • zhòng
  •  
  •  
  • gōng
  • yuē
  •  
  •  
  •  
  • hòu
  • jiāng
  • bēng
  •  
  •  
  • βài
  • shū
  • wán
  •  
  • shàn
  • jiǎ
  • bīng
  •  
  • shèng
  •  
  • jiāng
  • zhèng
  •  
  • rγn
  • jiāng
  • zhī
  •  
  • gōng
  • wγn
  •  
  • yuē
  •  
  •  
  •  
  •  
  • mìng
  • fēng
  • shuài
  • chē
  • èr
  • bǎi
  • shènɡ
  • jīng
  •  
  • jīng
  • pàn
  • βài
  • shū
  • duàn
  •  
  • duàn
  • yān
  •  
  • gōng
  • zhū
  • yān
  •  
  • yuè
  • xīn
  • chǒu
  •  
  • βài
  • shū
  • chū
  • bēn
  • gōng
  •  
  • shū
  • yuē
  •  
  •  
  • zhèng
  • duàn
  • yān
  •  
  •  
  • duàn
  •  
  • yán
  •  
  • èr
  • jūn
  •  
  • yuē
  •  
  • chēng
  • zhèng
  •  
  • shī
  • jiào
  •  
  • wèi
  • zhī
  • zhèng
  • zhì
  •  
  • yán
  • chū
  • bēn
  •  
  • nán
  • zhī
  •  
  • suì
  • zhì
  • jiāng
  • shì
  • chγng
  • yǐng
  •  
  • γr
  • shì
  • zhī
  • yuē
  •  
  •  
  • huáng
  • quán
  •  
  • xiānɡ
  • jiàn
  •  
  •  
  • γr
  • huǐ
  • zhī
  •  
  • yǐng
  • kǎo
  • shū
  • wγi
  • yǐng
  • fēng
  • rγn
  •  
  • wγn
  • zhī
  •  
  • yǒu
  • xiàn
  • gōng
  •  
  • gōng
  • zhī
  • shí
  •  
  • shí
  • shě
  • ròu
  •  
  • gōng
  • wèn
  • zhī
  •  
  • duì
  • yuē
  •  
  •  
  • xiǎo
  • rγn
  • yǒu
  •  
  • jiē
  • cháng
  • xiǎo
  • rγn
  • zhī
  • shí
  •  
  • wèi
  • chánɡ
  • jūn
  • zhī
  • gēng
  •  
  • qǐng
  • wèi
  • zhī
  •  
  •  
  • gōng
  • yuē
  •  
  •  
  • ěr
  • yǒu
  • wèi
  •  
  •  
  •  
  • yǐng
  • kǎo
  • shū
  • yuē
  •  
  •  
  • gǎn
  • wèn
  • wèi
  •  
  •  
  • gōng
  • zhī
  •  
  • qiě
  • gào
  • zhī
  • huǐ
  •  
  • duì
  • yuē
  •  
  •  
  • jūn
  • huàn
  • yān
  •  
  • ruò
  • juγ
  • quán
  •  
  • suì
  • γr
  • xiānɡ
  • jiàn
  •  
  • shuí
  • yuē
  • rán
  •  
  •  
  • gōng
  • cóng
  • zhī
  •  
  • gōng
  • γr
  •  
  •  
  • suì
  • zhī
  • zhōng
  •  
  • róng
  • róng
  •  
  •  
  • jiāng
  • chū
  • γr
  •  
  •  
  • suì
  • zhī
  • wài
  •  
  •  
  •  
  • suì
  • wγi
  • chū
  •  
  • jūn
  • yuē
  •  
  •  
  • yǐng
  • kǎo
  • shū
  •  
  • chún
  • xiào
  •  
  • ài
  •  
  • zhuāng
  • gōng
  •  
  •  
  • shī
  •  
  • yuē
  •  
  •  
  • xiào
  • kuì
  •  
  • yǒng
  • ěr
  • lèi
  •  
  •  
  • shì
  • zhī
  • wèi
  •  
  •  
  •  
  •  
  •  
  •  
  • qiū
  • yuè
  •  
  • βiān
  • wáng
  • shǐ
  • 使
  • zǎi
  • xuǎn
  • lái
  • kuì
  • huì
  • gōng
  •  
  • zhòng
  • zhī
  • fèng
  •  
  • huǎn
  •  
  • qiě
  • shì
  • wèi
  • hōng
  •  
  • míng
  •  
  • βiān
  • yuè
  • γr
  • zàng
  •  
  • βónɡ
  • ɡuǐ
  • zhì
  •  
  • zhū
  • hóu
  • yuè
  •  
  • βóng
  • mγng
  • zhì
  •  
  • sān
  • yuè
  •  
  • βóng
  • wèi
  • zhì
  •  
  • shì
  • yuè
  •  
  • wài
  • yīn
  • zhì
  •  
  • zèng
  • shī
  •  
  • diào
  • shēng
  • āi
  •  
  • xiōng
  • shì
  •  
  • fēi
  •  
  •  
  •  
  •  
  •  
  • yuè
  •  
  • rγn
  •  
  • gào
  •  
  • shū
  •  
  • yǒu
  • fēi
  •  
  • wγi
  • zāi
  •  
  • shū
  •  
  • huì
  • gōng
  • zhī
  • nián
  •  
  • bài
  • sòng
  • shī
  • huáng
  •  
  • gōng
  • γr
  • qiú
  • chγng
  • yān
  •  
  •  
  •  
  •  
  •  
  • jiǔ
  • yuè
  •  
  • sòng
  • rγn
  • mγng
  • 宿
  •  
  • shǐ
  • βōng
  •  
  •  
  •  
  •  
  •  
  • dōng
  • shí
  • yuè
  • gēng
  • shēn
  •  
  • gǎi
  • zàng
  • huì
  • gōng
  •  
  • gōng
  • lín
  •  
  • shū
  •  
  • huì
  • gōng
  • zhī
  • hōng
  • yǒu
  • sòng
  • shī
  •  
  • shào
  •  
  • zàng
  • yǒu
  • quē
  •  
  • shì
  • gǎi
  • zàng
  •  
  • wèi
  • hóu
  • lái
  • huì
  • zàng
  •  
  • jiàn
  • gōng
  •  
  • shū
  •  
  • zhèng
  • gōng
  • shū
  • zhī
  • luàn
  •  
  • ɡōnɡ
  • sūn
  • huá
  • chū
  • bēn
  • wèi
  •  
  • wèi
  • rγn
  • wγi
  • zhī
  • zhèng
  •  
  • lǐn
  • yán
  •  
  • zhèng
  • rγn
  • wáng
  • shī
  •  
  • guó
  • shī
  • wèi
  • nán
  •  
  • qǐng
  • shī
  • zhū
  •  
  • zhū
  • shǐ
  • 使
  • gōng
  •  
  • qǐng
  • wǎng
  •  
  • gōng
  •  
  • suì
  • xíng
  •  
  • zhū
  • rγn
  •  
  • zhèng
  • rγn
  • mγng
  •  
  • shū
  •  
  • fēi
  • gōng
  • mìng
  •  
  • xīn
  • zuò
  • nán
  • mγn
  •  
  • shū
  •  
  • fēi
  • gōng
  • mìng
  •  
  •  
  •  
  •  
  •  
  • shí
  • èr
  • yuè
  •  
  • zhài
  • lái
  •  
  • fēi
  • wáng
  • mìng
  •  
  • zhòng
  •  
  • gōng
  • xiǎo
  • liàn
  •  
  • shū
  •  

原文

左传·隐公·隐公元年
[春秋鲁国]左丘明

  【经】
  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
  【传】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穀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缓,且子氏未薨,故名。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豫凶事,非礼也。
  八月,纪人伐夷。夷不告,故不书。有蜚。不为灾,亦不书。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公弗临,故不书。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大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卫侯来会葬。不见公,亦不书。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新作南门。不书,亦非公命也。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众父卒。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对照翻译

      【经】元年春,王正月。
      【经】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元年春季,周王朝历法的正月。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没有记载隐公即位,这是由于他只是代理国政)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由于邾仪父还没有受周朝正式册封,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的爵位;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
    公子益师卒。
    隐公代行国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传】
      夏季五月,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

    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
      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
    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书即位,摄也。
      冬季腊月,祭伯前来吊唁,公子益师死了。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
      【传】
    未王命,故不书爵。
      惠公的嫡配夫人是孟子(宋国人,子是宋姓),孟子死后,以声子填房,生隐公。
    曰仪父,贵之也。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宋武公生女名仲子,仲子生下来手上就有字,作“为鲁夫人”,所以仲子嫁给我国,生了桓公,惠公不久死了,因此隐公摄政,以奉戴桓公。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
      鲁隐公元年春,周历正月。
    不书,非公命也。
    《春秋》上不写“鲁隐公即位”,(因为鲁隐公并没有即位做国君,他只是)摄政(而已)。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生庄公及共叔段。
    由于邾仪父还没有受周朝正式册封,所以《春秋》没有记载他的爵位;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
    爱共叔段,欲立之。
    隐公代行国政而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夏四月,(鲁国大夫)费伯率领军队在郎这个地方建城。
    公曰:“
    《春秋》没有记载,是因为费伯做这件事不是奉鲁隐公之命。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的女子为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两个儿子。
    祭仲曰:“
    庄公难产而生,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做“寤生”,也因此而讨厌他。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姜氏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等到庄公继位成为郑国国君,姜氏请求将制地作为共叔段的封邑,庄公说:“
    君将不堪。”
    制地是个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
    公曰:“
    其他地方都可以任他挑选。”
    姜氏欲之,焉辟害?”
    姜氏又改请求京地,让共叔段住在那里,就称他为“京城太叔”。
    对曰:“
    祭仲对庄公说:“
    姜氏何厌之有?
    凡属国都,城墙周围的长度超过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危害。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先王制定的制度: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大的地方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
    公曰:“
    中等的,不能超过五分之一;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小的,不能超过九分之一。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庄公说:“
    公子吕曰:“
    姜氏要这样,哪里能避免祸害呢?”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祭仲回答说:“
    若与大叔,臣请事之;
    姜氏怎么会得到满足?
    若弗与,则请除之。
    不如及早作安排,免得其贪欲蔓延滋长,一旦蔓延就难得对付了。
    无生民心。”
    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
    公曰:“
    庄公说:“
    无庸,将自及。”
    多作不义之事,必定要失败。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您暂且等着瞧吧!”
    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边境既听庄公的命令,又听自己的命令。
    公曰:“
    公子吕说:“
    不义不暱,厚将崩。”
    国家不能忍受这种两面听命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您要把君位让给太叔,下臣就去事奉他;
    夫人将启之。
    如果不给,那就除掉他,不要让老百姓产生其他想法。”
    公闻其期,曰:“
    庄公说:“
    可矣!”
    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的。”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太叔又收取原来两属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封邑,并扩大到廪延地方。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子封(即公子吕)说:“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可以动手了。
    书曰:“
    势力一大,将会争得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
    庄公说:“
    段不弟,故不言弟;
    (像共叔段这样)对国家(对亲人)不义,不懂得亲近人民,团结人民的人,即使扩大了土地,也会垮台。”
    如二君,故曰克;
    太叔修理城郭,聚集百姓,补充武器装备,充实步兵车兵,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姜氏则打算作为内应将城门打开。
    称郑伯,讥失教也;
    庄公听到太叔起兵的日期,说:“
    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可以了。”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就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城。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京城的人反对太叔。
    既而悔之。
    太叔只能逃到鄢地。
    颍考叔为颍穀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庄公又赶到鄢地进攻他。
    公赐之食,食舍肉。
    五月二十三日,太叔又逃到共国。
    公问之,对曰:“
    《春秋》说:“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郑伯克段于鄢。”
    公曰:“
    太叔所作所为不像兄弟,所以不说“弟”字;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兄弟相争,好像两个国君打仗一样,所以用个“克”字;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把庄公称为“郑伯”是讥刺他没有尽教诲之责;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赶走共叔段是出于郑庄公的本意,便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这么处理含有责难郑庄公的意思。
    对曰:“

    君何患焉!
      郑庄公就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地方,发誓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公从之。
    不久之后又后悔了。
    公入而赋:“
    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就把贡品献给郑庄公。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庄公赐给他饭食。
    姜出而赋:“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
    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
    遂为母子如初。
    颍考叔答道:“
    君子曰:“
    我有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从未尝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庄公说:“
    《诗》曰:“
    你还有母亲可送,唉,唯独我就没有!”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颍考叔说:“’
    其是之谓乎?”
    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颍考叔答道:“
    缓,且子氏未薨,故名。
    您有什么担心的!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只要挖一条地道,挖出了泉水,从地道中相见,谁又会说您呢?”
    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
    庄公接受了他的建议。
    士踰月,外姻至。
    庄公走进地道去见武姜,赋道:“
    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
    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
    豫凶事,非礼也。
    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
      八月,纪人伐夷。
    于是他们恢复了从前的母子关系。
    夷不告,故不书。
    君子说:“
    有蜚。
    颍考叔算是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扩大影响到庄公。
    不为灾,亦不书。
    《诗》说:“
    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
    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可以影响给你的同类。
    公立而求成焉。’
    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秋季,七月,周平王派遣宰咺来赠送鲁惠公和仲子的吊丧礼品。
      冬十月庚申,改葬惠公。
    天子死了七个月后才下葬,诸侯都来参加葬礼;
    公弗临,故不书。
    诸侯五个月后下葬,同盟的诸侯参加葬礼;
    惠公之薨也有宋师,大子少,葬故有阙,是以改葬。
    大夫三个月后下葬,官位相同的来参加葬礼;
    卫侯来会葬。
    士一个月以后下葬,亲戚参加葬礼。
    不见公,亦不书。
    向死者赠送东西没有赶上下葬,向生者吊丧没有赶上举哀的时间,预先赠送有关丧事的东西,这都不合于礼。
    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

    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
      八月,纪国人讨伐夷国。
    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
    夷国没有前来报告鲁国,所以《春秋》不加记载。
    请师于邾。

    邾子使私于公子豫。
      发现蜚盘虫。
    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
    没有造成灾害,《春秋》也不加记载。
    不书,非公命也。

    新作南门。
      鲁惠公的晚年,在黄地打败了宋国。
    不书,亦非公命也。
    鲁隐公即位,要求和宋人讲和。
      十二月,祭伯来,非王命也。

    众父卒。
      冬季,十月十四日,改葬鲁惠公。
    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
    隐公不敢以丧主的身份到场哭泣,所以《春秋》不加记载。

相关推荐

左丘明

  左丘明(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相传为春秋末期曾任鲁国史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晚年双目失明,相传著有中国重要的史书巨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春秋時魯國人。左氏,名丘明,一說左丘氏,名明。傳為魯國史官。或謂與孔子同時。孔子曾稱贊他的為人。相傳他據《春秋》紀年集各國史料撰《左氏春秋》(即《左傳》)。又傳《國語》亦為其所著。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