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十五从军征拼音版

十五从军征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0:07:51

全文注音

  • shí
  • cóng
  • jūn
  • zhēng
  • hàn
  • yuè
  • shí
  • cóng
  • jūn
  • zhēng
  •  
  • shí
  • shǐ
  • guī
  •  
  • dào
  • féng
  • xiāng
  • rén
  •  
  • jiā
  • zhōng
  • yǒu
  • ā
  • shuí
  •  
  •  
  • yγo
  • βàn
  • shì
  • jūn
  • jiā
  •  
  • sōng
  • bǎi
  • zhǒng
  • lěi
  • lěi
  •  
  • cóng
  • gǒu
  • dòu
  •  
  • zhì
  • cóng
  • liγng
  • shàng
  • fēi
  •  
  • zhōng
  • tíng
  • shēng
  •  
  • jǐng
  • shàng
  • shēng
  • βuí
  •  
  • chōng
  • chí
  • zuò
  • fàn
  •  
  • cǎi
  • βuí
  • chí
  • zuò
  • gēng
  •  
  • gēng
  • fàn
  • shí
  • shú
  •  
  • zhī
  • ā
  • shuí
  •  
  • chū
  • mén
  • dōng
  • xiàng
  • βàn
  •  
  • lèi
  • luò
  • zhān
  •  

原文

十五从军征
[两汉]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目是后人加的。
〔征〕一本作“行”。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君〕表示尊敬的称呼,相当于“您”。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zhì)〕野鸡。
〔中庭〕庭中,屋前的院子。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井〕这里指井台。
〔旅葵〕野生的葵菜。
〔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持〕拿着。
〔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一时〕一会儿。
〔饴〕一作“贻”,同“贻”,送给。
〔看〕一本作“望”。
〔沾〕渗入。

相关推荐

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

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汉书·礼乐志》云:“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 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乐府的职能在武 帝时进一步强化,它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文人所创作的乐府歌诗也不再像《安世房中歌》那样仅限于享宴所用,还在祭天时演唱,乐府诗的地位明显提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武帝时,乐府令下设三丞。又据《汉书·礼乐志》 所言,至成帝末年,乐府人员多达八百余人,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武帝到成帝期间的一百多年,是乐府的昌盛期。哀帝登基,下诏罢乐府官,大量裁减乐府人员,所留部分划归太乐令统辖,从此以后,汉代再没有乐府建制。

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行政长官是太予令,相当于西汉的太乐令,隶属于太常卿。一个是黄门鼓吹署,由承华令掌管, 隶属于少府。黄门鼓吹之名西汉就已有之,它和乐府的关系非常密切。至东汉, 由承华令掌管的黄门鼓吹署为天子享宴群臣提供歌诗,实际上发挥着西汉乐府的作用,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因此得以保存。

汉乐府分为

1、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而作的乐歌,华丽典雅。如《安世房中歌》十七章(楚音)、《郊祀歌》十九章等。音乐主要采用秦国音乐和楚国音乐。

2、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是汉初从北方民族传入的北狄乐。歌辞是后来补写的,内容庞杂。主要是民间创作。

3、相和歌辞:音乐是各地采来的俗乐,歌辞也多是“街陌谣讴”。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是汉乐府中的精华。

4、杂曲歌辞:其中乐调多不知所起。因无可归类,就自成一类。里面有一部分优秀民歌。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