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庆己未八月十夜,同官小饮逸老堂,李直翁制参出示东坡题钓台行香子,走笔和韵。
世事尘轻,宠辱何惊。☉不须、更问君平。一帆客棹,几曲渔汀。正年华晚,露华澹,月华明。
休论烟阁,莫说云屏。算惟堪、瓜种东陵。驹阴短景,蜗角浮名。但岁难留,身难健,鬓难青。
☉:未知字符。
吴潜(1195—1262)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6—1262
宋宣州寧國人,字毅夫,號履齋。寧宗嘉定十年進士第一。歷官江東安撫留守、淮東總領、兵部尚書、浙東安撫使。理宗淳祐中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又于淳祐十一年、開慶元年兩度入相。元兵渡江攻鄂州、廣西及湖南等地,以論丁大全等誤國,被劾貶建昌軍,屢徙循州,病卒。善詩詞,多感懷之作。有《履齋遺集》
《全宋詩:》吳潛(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據《許國公奏議》卷二《再論計畝納錢》“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親擢之恩”推定),字毅夫,號履齋,寧國(今屬安徽)人。淵弟。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授鎮東軍節度簽判,改廣德軍。召爲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興府(《南宋館閣續錄》卷七、八),權發遣府事。五年,遷淮西總領(《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紀》一)。歷知建康府、隆興府、太平州、慶元府、平江府、鎮江府、臨安府。以言官論列,請致仕。起爲翰林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改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徙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十二年罷(《理宗本紀》三)。寶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慶元府,移判寧國府。開慶元年(一二五九)進封許國公(《理宗本紀》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諫阻賈似道建儲之議,謫建昌軍,尋徙潮州。二年,責循州安置。三年卒於貶所(《理宗本紀》五)。有《許國公奏議》四卷。詩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輯遺文編爲《履齋遺稿》四卷,但所輯面不廣。事見《宋歷科狀元錄》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傳。吳潛詩,第一卷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履齋遺稿》及《兩宋名賢小集·四明吟稿》爲底本,第二、三卷以《開慶四明續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爲底本,散見他書之詩編爲第四卷。
《大辞海》:吴潜(1196—1262)南宋政治家、词人。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嘉定十年(1217年)进士。官至左丞相。主张加强战守之备以抗御元兵,对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深表忧虑。后谪贬死于循州。能诗词。其词激昂苍劲,颇有感怀时事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履斋遗集》。另有《履斋诗馀》。
《中国人名大词典》:(1196—1262)南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字毅夫,号履斋。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吴渊弟。淳祐七年(1247)累迁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十一年,为参知政事,旋进右相兼枢密使。出判庆元府,以积钱代民输帛,先后蠲免五百余万。开庆元年(1259),复任左相,力论丁大全等祸国,致蒙古军日逼,请加惩处,不报。后为贾似道所排斥,责循州安置。能诗文,明人辑有《履斋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