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諆陆子为能。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佛老者,亦日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謷之?大盗至,胠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不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战?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曾子、似子夏可也。居高以临下,不至于争,为其不足与我角也。至于才力之均敌,而惟恐其不能相胜,于是纷纭之辩以生。是故知道者,视天下之歧趋异说,皆未尝出于吾道之外,故其心恢然有余;夫恢然有余,而于物无所不包,此孔子之所以大而无外也。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98—1779
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雍正七年副貢生。乾隆年間先后被薦應舉博學鴻詞科,報罷。晚官黟縣教諭。工文章。方苞譽為“今之韓、歐”。友人姚范之侄姚鼐亦推重其文。世遂以方、劉、姚為桐城派之代表。論文強調“義理、書卷、經濟”,要求作品闡發程朱理學,又主張在藝術形式上模仿古人的“神氣”、“音節”、“字句”,進一步發展了崇古、擬古的理論。有《海峰文集》、《海峰詩集》。
《晚晴簃詩匯·卷六十七:》刘大櫆,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桐城人。雍正己酉、壬子丙举副贡。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庚午举经学,官黟县教谕。有《海峰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刘大櫆(1698—1780)清代学者、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才华横溢却科举仕途不顺,仅两登乡试副榜,60岁后为黟县教谕。师事方苞,又为姚鼐之师,故为“桐城派三祖”之一。著有《海峰先生文集》《海峰先生诗集》,编选《八家文钞》《古文约选》《历朝诗约选》等。乾隆十九年(1754),刘大櫆入湖北学政陈浩幕,居武昌经年,有诗作五律《登黄鹤楼》《武昌杂诗》等。
《大辞海》:刘大櫆(1698—1779)清散文家。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副贡。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鸿词,报罢。选黟县教谕。提倡古文,师事方苞,授古文法于姚鼐,为桐城派“三祖”之一。其论文主张与方苞不尽一致,以义理、书卷、经济为“行文之实”,不局于理学一端;在艺术表现上标举神气、音节、字句,丰富和发展桐城派文论。所作散文亦雄肆,亦醇正,得力于史者为深。亦能诗。有《海峰集》。
《中国人名大词典》:(1698—1779)清安徽桐城人,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副贡生。乾隆年间先后被荐应举博学鸿词科,报罢。曾任黟县教谕。从师方苞,为姚鼐推崇,系桐城派重要作家之一。有《海峰文集·诗集》等。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1698—1779)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雍正七年己酉﹑十年壬子两举副贡,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丙辰举博学鸿词,十五年庚午举经学,皆不录用。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大櫆性爽直,嗜读书。康熙间,桐城方侍郎苞名闻海外。刘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以其文上之,苞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不信,久乃渐知之。苞没,而大櫆之文益贵。姚鼐在京时,歙县程晋芳﹑历城周书昌谓鼐曰:“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俱据姚鼐《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曾国藩《欧阳生文集序》)。大櫆古文,集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颇多卓越之见。诗宗唐人,能熔诸家为一体。从学者多以诗文名世,而以姚鼐﹑吴定为最著。姚鼐称其“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熔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今古者哉”(《刘海峰先生传》)!陈诗曰:“桐城古文海峰先生,上承望溪(方苞),下传惜抱(姚鼐),世称方﹑刘﹑姚三家。先生诗宗唐贤,名满天下而潦倒终生”。(《皖雅初集·尊瓠室诗话》)晚居枞阳江上,闭门著述不倦。著有《海峰诗集》四卷﹑《海峰文集》一○卷﹑《历朝诗约选》九二卷。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清史列传》卷七一《文苑传》二﹑吴定《刘先生大櫆墓志铭》﹑姚鼐《刘海峰先生传》。(张志良)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