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尚飨!
〔建中〕人名,韩愈的家人。
〔时羞〕应时的鲜美食品。
〔奠〕祭品。
〔省〕知道。
〔怙〕依靠,这里指父亲。《诗经·小雅·蓼莪》里有“无父何怙”的句子,后来就用“怙”来表示对父亲的依靠。
〔中年〕指韩会死于贬所,时年四十三岁。
〔河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南孟县。
〔就食江南〕等于说去江南谋生。建中二年(七八一年),韩愈因中原兵乱不息,随嫂移家到江南。
〔早世〕早没世,早死。
〔始来京城〕韩愈在贞元二年(七八六年)游京城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
〔省〕察看,探望。
〔董丞相〕名晋,字混成。唐德宗时,曾任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兼任过汴州刺史。汴州,唐时州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
〔孥〕妻子儿女的统称,即家属。
〔薨〕唐代二品以上的官员死了都称“薨”。
〔佐戎徐州〕指韩愈在徐州任节度推官。佐戎,辅助军事。徐州,今徐州市。
〔吾又罢去〕指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调为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
〔遽〕急,突然。
〔斗斛之禄〕比喻微少的俸禄。斛,古量器,唐时十斗为一斛。
〔万乘之公相〕这里泛指地位显赫的官职。乘,古时潘车四马为一乘。公,公卿。相,宰相。
〔辍〕停止,这里指离开。
〔孟东野〕名郊,唐代著名诗人,韩愈的朋友。
〔戚〕忧伤。
〔克〕能。
〔耿兰〕十二郎的仆人。
〔业〕继承。
〔毛血〕这里指身体。
〔志气〕这里指精神。
〔几何〕多久。
〔兆〕墓地。
〔敛不凭其棺〕指不能亲自为他入殓。敛,通“殓”。凭,靠。
〔窆〕落葬。
〔尤〕怨恨。
〔彼苍者天〕语出《诗经·秦风·黄鸟》。
〔曷其有极〕语出《诗经·唐风·鸨羽》。曷,何。
〔伊颍之上〕这里指韩愈的故乡。伊,伊河,在河南西部。颍,颍河,在安徽西北部及河南东部,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尚飨〕亦作“尚享”,意思是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旧时祭文常用作结语。飨,祭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68—824
唐河南河陽人,字退之,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介弟。德宗貞元八年進士。幼孤,由嫂撫養。及長,盡通《六經》、百家學。工詩文,自成一家。經其指授,皆稱韓門弟子。董晉鎮宣武,辟為巡官。汴軍亂,依張建封,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憲宗元和中,歷遷國子博士、中書舍人、刑部侍郎。帝遣使迎佛骨入禁,愈上表極諫,貶潮州刺史,改袁州。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后以吏部侍郎為京兆尹。卒謚文,世又稱韓文公。有《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