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兴贤拼音版

兴贤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4 9:07:31

全文注音

  • xīng
  • xián
  •  
  • běi
  • sòng
  •  
  • wáng
  • ān
  • shí
  •  
  •  
  •  
  •  
  • guó
  • rèn
  • xiγn
  • shǐ
  • 使
  • néng
  • ér
  • xīng
  •  
  • βì
  • xiγn
  • zhuān
  • ér
  • shuāi
  •  
  • èr
  • zhě
  •  
  • rγn
  • zhī
  • shì
  •  
  • jīn
  • zhī
  • tōng
  •  
  • liú
  • suǒ
  • gòng
  • zhī
  • ěr
  •  
  • zhì
  • ān
  • zhī
  • shì
  • yǒu
  • zhī
  • ér
  • néng
  • xīng
  •  
  • hωn
  • luàn
  • zhī
  • shì
  • suī
  • yǒu
  • zhī
  • xīng
  •  
  • gài
  • yòng
  • zhī
  • yòng
  • zhī
  • wèi
  •  
  • yǒu
  • xiγn
  • ér
  • yòng
  •  
  • guó
  • zhī
  •  
  • yǒu
  • zhī
  • ér
  • yòng
  •  
  • yóu
  • yǒu
  •  
  •  
  •  
  •  
  •  
  • shāng
  • zhī
  • xīng
  •  
  • yǒu
  • zhòng
  • huǐ
  •  
  • yǐn
  •  
  • βí
  • shuāi
  •  
  • yǒu
  • sān
  • rén
  •  
  • zhōu
  • zhī
  • xīng
  •  
  • tóng
  • xīn
  • zhě
  • shí
  • rén
  •  
  • βí
  • shuāi
  •  
  • yǒu
  • gōng
  • móu
  •  
  • nèi
  • shǐ
  • guò
  •  
  • liǎng
  • hàn
  • zhī
  • xīng
  •  
  • yǒu
  • xiāo
  •  
  • cγo
  •  
  • kòu
  •  
  • dèng
  • zhī
  •  
  • βí
  • shuāi
  •  
  • yǒu
  • wγng
  • jiā
  •  
  •  
  • chén
  • fγn
  •  
  • zhī
  • zhòng
  •  
  • wèi
  •  
  • jìn
  • ér
  • xià
  •  
  • zhì
  • tγng
  •  
  • biàn
  •  
  • rγn
  • βí
  • jiān
  • xīng
  • shuāi
  • zhī
  • shì
  •  
  • jiē
  • tóng
  •  
  • yóu
  • guān
  • zhī
  •  
  • yǒu
  • xiγn
  • ér
  • yòng
  • zhī
  • zhě
  •  
  • guó
  • zhī
  •  
  • yǒu
  • zhī
  • ér
  • yòng
  •  
  • yóu
  • yǒu
  •  
  • shèn
  •  
  •  
  •  
  •  
  •  
  • jīn
  • yóu
  •  
  • jīn
  • zhī
  • tiān
  • xià
  • zhī
  • tiān
  • xià
  •  
  • jīn
  • zhī
  • shì
  • mín
  • zhī
  • shì
  • mín
  •  
  • suī
  • rǎo
  • rǎng
  • zhī
  •  
  • yóu
  • yǒu
  • xiγn
  • néng
  • ruò
  • shì
  • zhī
  • zhòng
  •  
  • kuàng
  • jīn
  • tài
  • níng
  •  
  • βǐ
  • yuē
  • zhī
  •  
  • zài
  • jωn
  • shàng
  • yòng
  • zhī
  • ér
  •  
  • xún
  • zhòng
  • shù
  •  
  • cγi
  • néng
  • zhě
  • jìn
  •  
  • yǒu
  • huì
  •  
  • dǎng
  • zhí
  • zhī
  • kāi
  •  
  • ěr
  • xiǎo
  • rén
  •  
  • chγn
  • zhě
  • yuǎn
  •  
  • wén
  • βiān
  •  
  • shǒu
  • zhí
  • zhě
  • biàn
  • zhì
  •  
  • rén
  • guò
  •  
  • néng
  • zhī
  • zhì
  • jìn
  • βí
  • xiào
  •  
  • gǒu
  • xíng
  • dào
  •  
  • kuà
  • liǎng
  • hàn
  •  
  • sān
  • dài
  •  
  • rγn
  • hòu
  • jiàn
  •  
  • sān
  • huγng
  • zhī
  • zāi
  •  

原文

兴贤
[宋代]王安石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注释

兴贤:即推荐、选用德才兼备的人。

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贤,指德行高。能,指有才干。

治安:治平,安定。

商:商王朝。

仲虺(huǐ):汤左相,奚仲的后代,见《尚书·仲虺之诰》。伊尹:名挚,商之贤相,助汤伐桀灭夏,建立商朝,功劳最大。

三仁:指纣王时的三位贤臣,微子、箕子和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日:‘殷有三仁焉。’”

同心者十人:《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乱,治。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么,散宜生。南宫适,文母。

祭(cài)公谋父(fǔ):祭国公,名谋父,为周卿士,曾谏止周穆王周游天下。内史过(gē):周大夫。

萧:萧何。曹:曹参。寇:寇恂。邓:邓禹。皆是西汉、东汉的开国重臣。

王嘉:哀帝时丞相,反对加封宦官董贤,遭迫害,绝食而死。傅喜:哀帝时任卫尉、右将军、大司马等。傅太后与政,喜数谏,终被免官。陈蕃:汉灵帝时任太傅,与大将军窦武等共谋除宦官曹节等人,事泄被杀。李固:东汉顺帝时任大司农,为人刚毅正直,因反对外戚被梁冀所杀。

扰攘:指社会动荡不安。

谠(dǎng)直:直言。

迩(ěr):近,亲近。

辨:判别,不疑惑。辨治:头脑清楚地处理事情。

三代:夏、商、周。

五帝:有数说,《史记》以黄帝、颛项、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三皇:上古之三皇,亦有数说,《尚书·大传》以遂人氏、伏義氏,神农氏为三皇。 [5]


相关推荐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21—1086
宋撫州臨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號半山。王益子。仁宗慶歷二年進士。授簽書淮南判官。七年,知鄞縣,興修水利,貸谷于民,嚴整保伍,治績卓著。歷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為三司度支判官,上萬言書,主張變法改革、培養人才,未被采納。遷知制誥,以母喪去職。神宗即位,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拜參知政事,力主變法,與神宗意合,乃設置三司條例司,理財整軍,力謀富國強兵。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續頒行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舉、學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馬光、文彥博、韓琦等強烈反對,罷相,知江寧府。八年,復相。九年,再罷相,出判江寧府。元豐三年,封荊國公。卒謚文。提倡新學,曾與子雱及呂惠卿重釋《詩》、《書》、《周官》,為《三經新義》;又撰《字說》,文字訓詁亦多與前人不同。主歷史變化之說,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詩文多反映社會現實,抒發政治抱負,風格雄健峭拔,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臨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義》、《詩義鉤沉》、《老子注》輯本。
全宋詩: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曆二年(一○四二)進士。歷簽書淮南判官、知鄞縣、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獻萬言書極陳當世之務。六年,知制誥。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寧府。尋召爲翰林學士。神宗熙寧二年(一○六九),除參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擊,辭相位,以觀文殿學士知江寧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辭,以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觀使,居江寧鍾山。元豐元年(一○七八),封舒國公。後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贈太傅。紹聖中謚文。著有《臨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詩選》二十卷、《新經周禮義》二十二卷(殘)。另有《王氏日錄》八十卷、《字說》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範傳》一卷、《論語解》十卷,與子雱合著《新經詩義》三十卷,均佚。事見《名臣碑傳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傳》。《宋史》卷三二七有傳。 王安石詩,有全集本和詩集李壁注本兩個系統。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陽何氏撫州覆宋紹興中桐廬詹大和刊《臨川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影印,其中詩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詩)爲底本。校以南宋龍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簡稱龍舒本),張元濟影印季振宜舊本《王荆文公詩李雁湖箋注》本(張氏以爲係元大德本,據今人考證,實明初刻本,簡稱張本),清繆氏小岯山房刊本(簡稱繆本),日本蓬左文庫所藏朝鮮活字本(簡稱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詩,以及從他書輯得的集外詩,分別編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與他人詩集互見或誤收的詩,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謹慎計,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詩,仍全部收入,在詩題下加注或加按說明;《瀛奎律髓》誤收的他人詩,入存目。
词学图录: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