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拼音版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46:41

全文注音

  • sòng
  • liáng
  • liù
  • dòng
  • tíng
  • shān
  • zuò
  •  
  • táng
  •  
  • zhāng
  • yuè
  • líng
  • wàng
  • dòng
  • tíng
  • qiū
  •  
  • jiàn
  • fēng
  • shuǐ
  • shàng
  •  
  • wén
  • dào
  • shén
  • βiān
  • jiē
  •  
  • βīn
  • suí
  • shuǐ
  • gòng
  • yωu
  • yωu
  •  

原文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代]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

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

巴陵:郡名,即岳州,今湖南岳阳。

孤峰:指洞庭山,即君山。

神仙:指湘君、湘夫人等传说中的神仙。《拾遗记》:“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

相关推荐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大辞海》:张说(667—731)唐文学家。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今属河南)人。武则天时,应诏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劝睿宗以太子隆基(玄宗)监国。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曾任朔方节度使,建议招募壮士以充宿卫。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亦能诗,贬谪岳阳时作品尤凄惋而有情致。又喜延纳后进,如张九龄、王翰、王湾等皆得其奖掖,于开创盛唐文学,颇有贡献。有《张说之文集》。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667——731)字道济,一字说之。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十四岁丧父后迁居洛阳(今属河南),故又称为洛阳人。自称范阳人者,冒范阳族望也。载初元年应诏举,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万岁通天元年,从武攸宜讨契丹,为管记。久视元年,预修《三教珠英》。是年七月,已在右补阙任。长安元年,迁右史﹑内供奉。二年,知考功贡举事,旋累迁凤阁舍人。三年,因忤旨配流钦州。中宗即位,召为兵部员外郎,累迁兵部侍郎,转工部侍郎。丁母忧去职。服阕,复为工部侍郎,转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睿宗即位,迁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景云二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开元元年,守中书令,旋易名为紫微令封燕国公。因与姚崇不合,贬相州刺史。三年,转岳州刺史。五年,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六年,迁右羽林将军﹑幽州都督﹑河北节度使﹑摄御史大夫。九年入朝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年,正除中书令﹑右丞相。十三年,诏改丽正殿书院为集贤殿书院,充学士,知院事。十四年,为人所劾,停兼中书令。十五年致仕。十七年,复为右丞相,依旧知集贤院事。旋迁左丞相。开元十八年冬十二月二十八日卒。谥文贞。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朝廷重要文诰,多出其手,时人以与许国公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为文精壮,注重风骨,尤长于碑志。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贬官岳阳期间,诗凄婉有情致,人谓得“江山之助”。曾自编为《岳阳集》。或言张说能为小说,《虬髯客传》旧有署其名者,然无确证。又喜延纳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王湾等二十余人,皆为其所奖挟。于盛唐文学,颇俱影响。有《张燕公集》(一作《张说之集》)三○卷传世,有影宋蜀刻本。《全唐文》卷二二一至二三三编其文为一四卷,《唐文拾遗》卷一六补三篇;《全唐诗》卷八五至八九编其诗为五卷,《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一补四首,《续拾》卷一○又补四句。生平事迹见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旧唐书》卷九七﹑《新唐书》卷一二五本传。今人陈祖言有《张说年谱》。(金涛声)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