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菽〕大豆。
〔筥〕亦筐也,方者为筐,圆者为筥。
〔路车〕即辂车,古时天子或诸侯所乘。
〔玄衮〕古代上公礼服,毛传〕“玄衮,卷龙也。”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觱沸〕泉水涌出的样子。
〔槛泉〕正向上涌出之泉。
〔淠淠〕旗帜飘动。
〔鸾〕一种铃。
〔嚖嚖〕铃声有节奏。
〔届〕到。
〔芾〕蔽膝。
〔邪幅〕裹腿。
〔彼交〕不急不躁。彼,通“匪”。交,通“绞”,急。
〔纾〕怠慢。
〔只〕语助词。
〔申〕重复。
〔殿〕镇抚。
〔平平〕治理。
〔绋〕粗大的绳索。
〔纚〕系。
〔葵〕借为“揆”,度量。
〔膍〕厚赐。
〔优哉游哉〕悠闲自得的样子。
〔戾〕安定。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