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似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钱塘江〕亦作“钱唐江”。浙江的下游,称钱塘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昔年〕往年;从前。
〔归帆〕指回返的船只。
〔好是〕好像;犹如。亦作”好似“。
〔涵〕包含。
〔水仙〕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大辞海》:李觏(1009—1059)北宋思想家。字泰伯,南城(今属江西)人。创旴江书院于南城,学者称旴江先生。范仲淹荐为太学助教,后升直讲。认为自然由阴阳二气会合而成。承认认识来自客观事物,排斥佛、道,抨击神仙方士、巫医相卜、鬼怪迷信。反对道学家不许谈“利”、“欲”的虚伪道德,认为“人非利不生”,“欲者人之情”,强调“田均则耕者得食”,提出“限人占田”、“冗者”归农、量入为出、去王者私藏等主张。论文多倡经术,求理道,为诗生新奇特,时有佳作。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亦称《旴江文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9—1059
宋建昌軍南城人,字泰伯,世稱盱江先生、直講先生。仁宗慶歷二年,舉“茂才異等”不第。與范仲淹等友善,擁護“慶歷新政”。倡立盱江書院,從學者常數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薦為試太學助教。歷太學說書、權同管勾太學。以文章知名,通經術,素不喜《孟子》,極力排斥釋道二教,重視農業生產。有《直講李先生文集》。
《全宋詩:》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今屬江西)人。曾舉茂才異等不第,創建旴江書院(旴江在南城),教授生徒,學者稱旴江先生。仁宗皇祐初,由范仲淹等薦,試太學助教,後爲直講。嘉祐中,爲海門主簿、太學說書。四年卒,年五十一。有《退居類稿》十二卷,《皇祐續稿》八卷。明成化間南城左贊編爲《旴江集》(亦作《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外集三卷。事見《旴江集》卷首宋魏峙《李直講年譜》,《宋史》卷四三二有傅。李覯詩,以《四部業刊》影印明左贊編《旴江集》(其中詩三卷)爲底本,校以明正德十年孫甫刻本(簡稱孫本)、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又錄得集外詩五首,編入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