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日 生肖
  
首页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拼音版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拼音版

本页最后校对时间:2025/7/25 2:00:39

全文注音

  • fèng
  • péi
  • zhèng
  • wéi
  • èr
  • shǒu
  •  
  • táng
  •  
  • wéi
  • βǔ
  • huā
  • lài
  •  
  • jiā
  • jiā
  • nǎo
  • shā
  • rén
  •  
  • 绿
  • zωn
  • suī
  • jìn
  •  
  • bái
  • hǎo
  • jìn
  • chωn
  •  
  • shγ
  • jiǎo
  • gōu
  •  
  • téng
  • zhī
  • yǎn
  • xīn
  •  
  • shγ
  • zhàn
  • cóng
  • zhú
  •  
  • tóu
  • dài
  • xiǎo
  • jīn
  •  
  • chuγ
  • yáng
  •  
  • chωn
  • βγ
  • luàn
  • shuǐ
  • jiān
  •  
  • měi
  • huā
  • duō
  • yìng
  • zhú
  •  
  • hǎo
  • niǎo
  • guī
  • shān
  •  
  • chéng
  • guō
  • zhōng
  • shì
  •  
  • fēng
  • chén
  • βǐ
  • zhù
  • yán
  •  
  • shuγ
  • néng
  • gòng
  • gōng
  •  
  • huán
  •  

原文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唐代]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注释

①《汉·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

②沈约诗:“忧来命绿樽。”扬雄《河东赋》:“尽日盛酒。”

③赵注谓白发禁春,老不流荡也。然禁春须用樽酒,意中实不能禁矣。朱注云:禁,是禁当之禁。

④《仇池记》:石角外向。

⑤占,据也。齐顾则心诗:“萧萧丛竹映”。

⑥《南史》: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陆时雍日:起处数语,意经几折,花本可爱,而反若恼人者,以少年之意气犹存,而老去之筹怀莫展,不觉对酒伤情耳。按此诗所云,若以二语括之,即“剑南春色浑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再以一语该之,即是“胜绝警身老”。大旨只在“白发禁春”四字。

其二

(次章,记韦曲诸胜,有超然世外之意。上四写景,羡村居幽事。下四叙情,慨城市尘缘。公久住长安而未得一官,故曰:“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赵氏以为拾遗时所作,误矣。公子,指驸马辈。俱还,反照陪游。)

①《三辅黄图》:长杨宫中有垂杨数亩。

②鲍照诗:“春畦及耘艺。”又诗:“悬装乱水区。”

③谢朓诗:“好鸟叶间鸣。”曹植诗,“朝云不归山。”《杜臆》:“好鸟不归山”,言鸟犹知恋,引起下截意。

④陆机诗:“京洛多风尘。”《神仙传》:淮南王初见八公曰:“先生年老,似无驻颜之术。”

⑤《淮南子》:“薄暮而求之。”注:“薄,迫也。”王嗣奭曰:大抵高人贵介,所好不无浓淡暄寂之殊,如陶学士以取雪烹茶为清事,而党太尉以销金帐下浅斟低唱为乐事,然不知其为伐性之斧斤也。“风尘岂驻颜”,所以箴之者至矣。


相关推荐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12—770
        杜甫: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杜審言孫。初舉進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長安近十年,以獻《三大禮賦》,待制集賢院。安祿山亂起,甫走鳳翔上謁肅宗,拜左拾遺。從還京師,尋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棄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營草堂于浣花溪,世稱浣花草堂。后依節度使嚴武,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代宗大歷中,攜家出蜀,客居耒陽,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詩歌,與李白齊名,并稱李杜。后人又稱其為詩圣,稱其詩為“詩史”。名篇甚多,為世傳誦。有《杜工部集》。


古文源 ® 版权所有 ICP备案:渝ICP备08100657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