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那与,置我鞉鼓。
奏鼓简简,衎我烈祖。
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鞉鼓渊渊,嘒嘒管声。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於赫汤孙,穆穆厥声。
庸鼓有斁,万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怿。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猗与那与〕犹“婀欤娜欤”,形容乐队美盛之貌。与,同“欤”,叹词。
〔置〕植,竖立。
〔鞉鼓〕一种立鼓。
〔简简〕象声词,鼓声。
〔衎〕欢乐。
〔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汤孙〕商汤之孙。
〔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绥〕赠予,赐予。
〔思〕语助词。
〔成〕成功。
〔渊渊〕象声词,鼓声。
〔嘒嘒〕象声词,吹管的乐声。
〔管〕一种竹制吹奏乐器。
〔磬〕一种玉制打击乐器。
〔於〕叹词。
〔赫〕显赫。
〔穆穆〕和美庄肃。
〔庸〕同“镛”,大钟。
〔有斁〕即“斁斁”,乐声盛大貌。
〔万舞〕舞名。
〔有奕〕即“奕奕”,舞蹈场面盛大之貌。
〔亦不夷怿〕意为不亦夷怿,即不是很快乐吗。夷怿,怡悦。
〔作〕指行止。
〔执事〕行事。
〔有恪〕即“恪恪”,恭敬诚笃貌。
〔顾〕光顾。
〔烝尝〕冬祭为烝,秋祭为尝。
〔将〕佑助。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