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晓,队员醒来早。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
日落西,集会议兵机。交通晨出无消息,屈指归来已误期。立即就迁居。
夜难行,淫雨苦兼旬。野营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几番梦不成。
天放晴,对月设野营。拂拂清风催睡意,森森万树若云屯。梦中念敌情。
休玩笑,耳语声放低。林外难免无敌探,前回咳嗽泄军机。纠偏要心虚。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夏吃杨梅冬剥笋,猎取野猪遍山忙。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敌人屠杀空前古,人民反抗气更高。再请把兵交。
讲战术,稳坐钓鱼台。敌人找我偏不打,他不防备我偏来。乖乖听安排。
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
勤学习,落伍实堪悲。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前进心不灰。
莫怨嗟,稳脚度年华。贼子引狼输禹鼎,大军抗日渡金沙。铁树要开花。
侵:侵蚀、浸润之意。
《北齐书·邢邵传》: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坠。
交通:指当时游击队的联络员。
淫雨:连绵的阴雨。
《礼记·月令》:(春)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早降。
汉代郑玄注:淫,霖也,雨三日以上为霖。
兼旬:两旬,一旬为十天。
若云屯: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
《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鱼俪汉舳,云屯冀马。
北周庚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千乘雷动,万骑云屯。
二更长:二更多。更,中国传统的夜间计时单位。每夜分作五更,二更大约相当于夜晚十时至十二时。
稳坐钓鱼台:相传商朝末年姜太公钓鱼于溪,常用直钩钓鱼,曰:愿者上钩。他在八十岁时遇见了周文王,成了周朝的开国元勋,事见《武王伐纣平话》。后因以钓鱼台喻事情有把握,靠得住。古代谚语有 任凭风雨起,稳坐钓鱼台的话,比喻胸有成竹,不怕风险。
锦归:衣锦还乡,即富贵后回到故乡。
《梁书·柳庆远传》:四年,出为雍州剌史,高祖(梁武帝)饯于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联无西顾之忧矣。本州相授,用答元功。词中指凯旋而归。
贼子狼引输禹鼎:比喻卖国贼引狼入室出卖祖国。
引狼:即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自己内部。这儿指把日本人引入中国领土。
《元曲选》张国宝《罗李郎》楔子: 我不是引得狼来屋里窝。
输,送给、出卖、断送。
禹鼎:又称九鼎,夏禹所铸,象征国家主权。这里用以代指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陈毅 (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共第七、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革期间,与四人帮斗争,被诬陷为“二月逆流”。[1] 1968年,下放石家庄。1972年去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大辞海》:陈毅(1901—1972)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字仲弘,四川乐至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秋入北京中法大学学习,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法大学中共支部书记。1927年5月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共委员会书记。8月参加南昌起义部队,任团政治指导员。起义军南下失败后,与朱德率余部转战闽粤赣湘边。1928年1月与朱德领导湘南起义。4月与朱德率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4军师长,红军第4军军委书记、前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参与领导中央苏区建设和反“围剿”斗争。曾两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起,先后任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江南、苏北指挥部指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并代理总指挥,新四军代军长、军长、代理军委分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继续担任华东军政职务),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军管会主任和市长、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8年起兼任外交部部长。1966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是中共第七至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主要著作编为《陈毅军事文选》。
《中国人名大词典》:(1873—?)湖北黄陂人,字士可。两湖书院毕业。精通边疆舆地。历任清政府学部参事﹑法律馆纂修。民国成立,任大总统府秘书。1915年任乌里雅苏台佐理员。1917年调任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办事大员。1920年暂署西北筹边使,旋为首任库(伦)﹑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镇抚使。1921年蒙匪勾结白俄进犯库伦,他率部抗击不胜,库伦陷落,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