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前六七六年至前六五一年在位。他在临死前托大夫荀息扶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当时公子重耳夷吾已逃亡在外。
〔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嬴姓,名任好。娶申生姊为夫人。
〔人〕即下文的子显,秦穆公之子。
〔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以下是子显转述秦穆公的话。
〔俨然〕庄重的样子。
〔丧〕这里指失去地位,流亡在外。
〔孺子〕古代能继承君位的人。这里指重耳。
〔舅犯〕即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父。
〔他志〕别的想法。这里指谋取君位。
〔稽颡〕古代在服丧期间答拜宾客的一种礼节。下拜时,用额触地。
〔不拜〕不拜谢。这里表示重耳拒绝秦穆公策动他回国袭位的建议,故不再拜。
〔成拜〕古时丧礼之一。主丧人对吊唁者先稽颡,后拜谢,称“成拜”。重耳认为自己不是晋国君位的继承人,故不能主丧,不行“成拜”礼。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