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
(1)伯夷:殷商末期的孤竹国国君之长子。非其君:不合自己心意的国君。事:侍奉。(2)非其友:不合自己心意的朋友。不友:不结交为朋友。(3)朝:朝廷。(4)以:穿戴着。朝衣朝冠(guan1):上朝的时候所穿戴的衣冠。涂炭:淤泥和木炭。(5)推:推究。恶恶(wu4e4):厌恶邪恶。(6)乡人:同乡之人。(7)冠(guan1):礼帽。(8)望望然:离去而不回头的样子。去之:离开那个人。(9)若:好像。将:将要。浼(mei3):受到污染。(10)善其辞命:用华美的言辞和隆重的任命。至:前来聘请。(11)是:这。亦:也。不屑(xie4):认为不洁净。就:接受。已:相当于“矣”。(12)柳下惠:鲁国的大夫,姓展,名禽,因为居住在柳下而以柳下为氏,惠是其谥号。不羞污君:不认为侍奉行为污秽的君主是令人羞耻的事情。(13)不卑:不认为是卑下之事。(14)进:得到任用的时候。隐贤:隐藏自己的贤能。(15)必:一定。以其道:依据道义。(16)遗佚(yi2yi4):被放弃而不用。(17)厄(e4):受到困窘。穷:仕途不得志。悯(min3):忧虑。(18)尔为(wei2)尔:你是你。(19)虽:即使。袒裼(tan3xi1):脱去上衣,裸露上身的一部分。裸裎(luo3cheng2):脱去衣服,裸露身体。于:在。侧:身边。(20)焉:怎么。(21)由由然:自得的样子。偕(xie2):在一起。(22)援而止之:有人拉住而要留住他。(23)不屑去:不以离开看作清高洁净之事。(24)隘(ai4):心胸狭窄。(25)不恭:过于简单怠慢。(26)由:遵从。
《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相传另有《孟子外书》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书》系明姚士粦伪作)。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