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径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径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
〔迳〕经过。
〔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用的器具。
〔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
〔竦桀〕高耸特出。
〔岷峨〕岷山和峨眉山的并称。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
〔(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急流冲荡。
〔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很。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连续不断。
〔属〕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哀转久绝〕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衣服。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