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轮初满空,迥出锦城东。
相向秦楼镜,分飞碣石鸿。
桂香随窈窕,珠缀隔玲珑。
不及前秋月,圆辉凤沼中。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大辞海》:武元衡(758—815)唐诗人。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登进士第。历官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等职,官至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主张讨伐淮西,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追谥忠愍。长于五言诗,重藻饰,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瑰奇美丽主”。有《武元衡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58—815
唐河南緱氏人,祖籍并州文水。字伯蒼。武平一孫。曾祖武載德,為武則天族弟。德宗建中四年進士。歷官比部員外郎、左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封臨淮郡公,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儉己寬民,比三年,上下完實。八年,還朝秉政,力主削藩。十年,裴度用兵淮西討吳元濟,王承宗請赦元濟,元衡叱之。未幾,被李師道所遣刺客刺死。有《臨淮詩集》。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生卒】:758—815
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德宗建中四年(783)登進士第。歷監察御史、華原縣令、比部員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憲宗元和二年(807)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封臨淮郡公。旋出為西川節度使。八年復入相。因力主削藩,遭藩鎮忌恨,十年六月早朝,為淄青藩帥李師道遣刺客殺害。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其詩藻思綺麗,琢句精妙。張為《詩人主客圖》奉為“瑰奇美麗主”。魏泰以為“武元衡律詩勝古詩,五字句又勝七字”(《臨漢隱居詩話》)。《全唐詩》存詩2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2首。
《唐诗汇评:》武元衡(758-815),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洛阳东南)人。建中四年(783),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贞元中,历监察御史、华原令、比部员外郎。贞元末,迁御史中丞。永贞中,贬右庶子,复为御史中丞。元和二年正月,自户部侍郎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十月,授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征为相。十年六月,因力主对藩镇用兵,被藩镇遣刺客杀害。元衡工五言诗,当世流传,往往被于管弦。有《武元衡集》十卷,己佚。《全唐诗》存诗二卷。
《黄鹤楼志·人物篇:》武元衡(758~815)唐代官员、诗人。字伯苍,唐代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玄侄孙。建中四年(783)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户部侍郎、门下平章事、剑南西川节度使,八年复为宰相。后遇刺身亡,赠司徒,谥忠愍。《全唐诗》录其诗197首,有《临淮集》《武元衡集》。所作七律《送田三端公还鄂州》,“鄂州杂诗碑”录存。
《全唐诗补逸:》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人。宪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为盗所害,年五十八。补诗一首。
《古代作品中的评论》:
《诗人主客图:》瑰奇美丽主:武元衡。
《旧唐书本传:》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岁寒堂诗话:》武元衡律诗胜古诗。
《唐才子传:》元衡诗,虽时见雕镌,不动机构,要非高斫之所深忌。
《《唐诗品》:》伯苍词锋艳发,如青萍出匣,所向辄利;意度鲜华,如芳兰独秀,采思绵绵。五言长调,当时竟称绝艺。其在元和诸子,自权相而下,丰美孤高,此当独步。
《《艺苑卮言》:》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宵铁中铮铮者。
《唐音癸签:》武相宦达后工诗,虽致理未绵,时复露鲜华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