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源
今天是:月日 生肖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微茫:隐约,模糊。夕曛(xūn):日落时的余晖。
上方:寺庙。磬(qìng):佛寺中钵形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定行云:即《列子·汤问》“响遏行云”之意。
天眼:佛教所说五眼之一。能透视众生诸物,无论上下、远近、前后、内外、大小及未来,皆能观照。又古诗词中常以天眼指月亮。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大辞海》:王国维(1877—1927)清末民国间学者、词人。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诸生。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到德国叔本华等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著有《静安文集》。光绪三十三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重视小说戏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开创戏曲史研究的风气。辛亥革命起,随罗振玉流亡日本。民国五年(1916年)归国,在仓圣明智大学执教。以遗老自居。从事中国古史、古器物、古文字学的考证,主张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对史学界有较深影响。民国十四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后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工诗,尤精于词,论词倡“境界说”,强调自然、不隔。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后亦称《王国维遗书》),收其著作四十二种,以《观堂集林》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