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忮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卬〕通“仰”。
〔昊天〕广大的天。
〔惠〕爱。
〔填〕通“尘”,长久。
〔厉〕祸患。
〔士民〕士人与平民。
〔瘵〕病。
〔蟊〕伤害禾稼的虫子。
〔贼疾〕害。
〔夷〕平。
〔届〕至极。
〔罟〕网。
〔罪罟〕刑罪之法网。
〔瘳〕病愈。
〔覆〕反。
〔说〕通“脱”。
〔哲〕智。
〔懿〕通“噫”,叹词。
〔枭〕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
〔鸱〕恶声之鸟,即猫头鹰。
〔阶〕阶梯。
〔匪〕不可。
〔教诲〕教导。
〔寺〕昵近。
〔寺人〕内侍。
〔鞫〕穷尽。
〔忮〕害。
〔忒〕变。
〔谮〕进谗言。
〔竟〕终。
〔背〕违背,自相矛盾。
〔极〕狠。
〔伊〕语助词。
〔慝〕恶错。
〔贾〕商人。
〔三倍〕指得到三倍的利润。
〔君子〕指在朝执政者。
〔识〕通“职”。
〔公事〕即功事,指妇女所从事的纺织蚕桑之事。
〔刺〕指责责备。
〔富〕福祐。
〔介〕大。
〔狄〕通“逖”,远。
〔忌〕怨恨。
〔吊〕慰问抚恤。
〔类〕善。
〔云〕语助词。
〔殄瘁〕两字皆训“病”。
〔罔〕通“网”。
〔优〕厚。
〔几〕近。
〔觱沸〕泉水上涌的样子。
〔藐藐〕高远貌。
〔巩〕固,指约束控制。
〔忝〕辱。
〔式〕用。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